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名作精练6(5份)
- 资源简介: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陈敏作品精选精练.doc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艾平作品精选精练.doc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包利民作品精选精练.doc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毕飞宇作品精选精练.doc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曾剑作品精选精练.doc
艾平作品精选精练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艾平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遍地熠熠生辉。这就是草原的春天,明亮,寒冷,空旷。呼伦贝尔草原不知“清明时节雨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何物,沉寂始于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月才肯葳蕤。
呼伦贝尔在北纬53度到北纬47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些芍药、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那些毛发一样附在原野上的草类,更是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必须快快成熟。乍暖还寒,草色遥看近却无,呼伦贝尔的春天在残雪中闪出,莞尔一笑,转瞬即逝。一夜南风,醒来时百草猛然长高了半尺,草原焕然碧透千里,如深深的海洋,波动在阳光下,泛起绸缎般的华丽。花朵们忙了一夜,终于捯饬一新,佩戴着天上的彩霞和地上的雨露,跟着绿浪摇曳曼舞。游人醉入花丛,欢喜得忘乎所以,浪漫地比照远方的场景,直把这草原夏日叫做草原的春天。他们不曾体验,因此不懂,草原的春天是一场望眼欲穿的期盼,而最终让你看到的却永远是结尾的那一瞬。
萨丽娃姐姐和大地一起记忆着春天。
草原的春天是妇女们含辛茹苦的季节。萨丽娃看见老祖母蹒跚在纷扬的春雪中,靴子艰难地从冰泥里拔出来,又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邦邦的冰片,在冷风中咔咔作响;她看见太阳的手指伸过来,轻轻地梳拢老祖母的银发,落在那只暗红的珊瑚耳环上,老祖母汗水淋漓的脸颊,布满了岁月的光芒。小羊羔总是走在大野芳菲之前,一个接一个降生在冰碴密布的草地上,像洁白的云朵一样缭绕着老祖母“咩……咩……”嚷着饥饿。
百代千年,游牧人家在春季里寻找朝阳的地方接羔,一辈辈把长生天的教诲变成了不可更改的习惯,留在了老祖母的银发上。长生天不是传说之中的老天爷,是万物生存的法则,是必须敬畏的大自然。四月接羔,羊羔吃着母乳等待青草,青草和它们的乳牙一起长出来,它们开始奔跑,从此变成了原野的孩子,栉风沐雨,爬冰卧雪,生命就这样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老祖母的腰是在春天累弯腰的,老祖母的劝奶歌是在春天里传给萨丽娃姐姐的。
“陶爱格……陶爱格……你的孩子在哭泣,你这当母亲的给它吃奶吧……”老祖母的劝奶歌升起来,回响环绕,哀婉之中,天空附以和声,母体般的温暖笼罩草原,万物生灵的母性开始苏醒。母羊含泪站起身来,羊羔纷纷跪乳。饱食的羊羔肆意喧闹嬉戏,洁白的云朵在阳光里打滚儿,然后撒开四蹄奔跑,进入季节的深处。
每年十月之后,老祖母把种公羊放进母羊群,母羊怀胎六个月,到次年四月或者五月分娩,完成一个春天的轮回。那前一年的接下的羊羔,由于仅仅吃过一个夏天的青草,骨头还未坚硬,头上卷曲的绒毛里才露出细小的犄角。老祖母仍然叫它们羔子,风雪夜里把它们放进蒙古包庇护,为了它们暖和,半夜起来给炉子加牛粪。萨丽娃姐姐依偎在老祖母的怀里说,好像羔子是你的亲孙女。
后来,萨丽娃姐姐戴着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离开了家。因为城里的暖气和热水,因为城里的漂亮和时尚。城里的楼房虽然很舒适,可那是租来的,不是家。萨丽娃姐姐思念阿妈的奶茶、阿爸的手把肉,好想好想骑上骏马变成草原的风,好想好想放开嗓子变成蒙古包前奔流的河。萨丽娃姐姐总觉得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会说话,一天天在她耳边说个不停,只是那些古老的话,就像飞来飞去的鸟,有点听不懂,想留也留不下。
萨丽娃姐姐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
枕着幽幽的草香,她看见了逝去已久的老祖母,听清了老祖母在她耳边说的话——河冰不开,天鹅不来;骏马绕不过暴风雪,大雁甩不掉自己的影子……冬长夏短,谁也逆不过长生天的规矩……
萨丽娃姐姐站在草原的春天里,伸出一双手,这手洁白细腻;她轻轻托出一只小羊羔,把母羊脱落的子宫慢慢送回腹腔内,这双手浸染上羊水和血液,开始在寒风中皴裂,慢慢地,长生天的怀抱里回来了一个顺其自然劳作的人;当这双手终于被牛奶和油脂润透,不再畏惧风霜雨雪的时候,萨丽娃姐姐的牧场已经远近闻名。她出售的羊,是实实在在吃过三次夏牧草、长了六个牙的肥腴的羊。萨丽娃姐姐有了自己的广告词——养最有品质的羊。
人们看见她家的牧场上盖起了铝合金的接羔棚圈,看到她家蒙古包后面停放着现代化的打草机,看到她家草场的高坡上安装着一排排太阳能蓄电池。萨丽娃姐姐的故事像珍珠那般滚动在草原上,人们传说着她那有品质的羊卖出了好价钱。当家家户户都像萨丽娃姐姐那样牧养有品质的羊,萨丽娃姐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终于把草原的春天从二月找了回来。
春天依然晚晚地来,快快地走,却把希望和富足留在了呼伦贝尔草原上。萨丽娃姐姐唱的劝奶歌是老祖母在春天里传下来的,草原人那如云的羊群和飞驰的骏马是春天赐予的。萨丽娃姐姐懂得这一点,在这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里成为聪明智慧的人。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草原上。
(选自2016年4月1日《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草原的春天”贯穿全文,把呼伦贝尔大草原独特的风光和萨丽娃姐姐的故事有机串连,是全文的线索。
B.呼伦贝尔草原春天短暂,气候寒冷,条件艰苦,因此萨丽娃姐姐去了城里,这说明她对草原的情感与老祖母截然不同。
C.萨丽娃姐姐是草原新一代牧民的代表,她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把草原的花期提前到二月。
D.作者在记叙萨丽娃姐姐艰苦创业,带领其他牧民走上致富之路的同时,赞美了新时代给草原带来的新面貌、新气象、新希望。
E.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描摹了大草原上生生不息的物与人;引用民歌民谚为文章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
3.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6分)
4.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
毕飞宇作品精选精练
卖胡琴的乡下人
毕飞宇
风巳经长指甲了,华灯初放就下起了雪,霓虹灯的商业缤纷把雪花弄得浓妆艳抹。雪花失却了汉风唐韵、颜筋柳骨,都不像雪了。
乡野的雪全不这样。雪瓣从天上款款而至,安详、从容,任何时刻都见得永恒,哪像城里头这样浮躁过。卖琴人抬起头想看一眼城里的天,天让高层楼群和霓虹灯赶跑了。
第二天清早卖琴人出现在小巷。他的吆喝就是一路演奏他的胡琴,前胸后背挂满了家伙。地上全是薄雪。胡琴害怕下雪,蛇皮在雪天里太紧。蛇皮的松紧是琴声的命,琴的味道全在松与紧的分寸中,在极其有限的局限里极尽潇洒旷达之能事。钢琴和胡琴比算什么机器。
胡琴声在雪巷里四处闲逛,如酒后面色微酡的遗少。走了四五条小巷腿就酸了,卖琴人找了块干净石阶坐下去,很专心地拔弦。他的手指干枯瘦长,总有一股仙气,变成琴声在雪地里仙雾缭绕。卖琴人童子时代练过茶壶功,捧着灌满滚烫的水的茶壶,十只指头飞快地拍打,不能停一拍,要不你的手就熟了。卖琴人十八岁那年得了一个绰号,五指仙。人们说,五指仙的指头会说会道,弦上鬼精鬼灵,御风驾电。
店里走出来一个人,把卖琴人叫起身,食指往他口袋里摁下一张纸币,手背往远处挥了挥。卖琴人走进店里,把纸币平铺在吧台上,大声说,买一碗酒。一个疲倦的女人,半闭的眼由卖琴人移向毛玻璃酒瓶,懒懒地说,老头,你干一辈子也挣不来这瓶XO。老头出门时自语说,肯定是玉帝老儿的尿。
化雪天冷得厉害,卖琴人的肚子饿得旋转起来。走上大街,光秃秃的梧桐树下是年终的热烈气味。拥挤的人行色匆匆,为节前贸易而兴高采烈。广告牌上的女人在严寒之中面如春风,为商业宣传尽忠尽孝。但卖琴人的胡琴贸易没有进展。城市记忆对胡琴早就失却了怀旧。他的马尾弓声音过于沧桑难以唤醒城里人的疲惫听觉。城里人的听觉钙化了,需要平滑和湿润去滋补。一个十字路口,卖琴人目睹了奥迪牌轿车制造的车祸,呆站了一会儿。大街如故。城里人对一切惊变失去了兴趣。卖琴人的耳朵里充满了汽车喇叭声,想象不出这样的声音是怎么弄出来的。
人缝里敏锐地捕捉到了另一把胡琴的声音。声音不沉着,但肯定是一把胡琴。卖琴人挤进店里,看见一张电子琴正在模拟胡琴的伤感调子。 卖琴人站在柜台前闻到了黑白键盘上奇怪的气味,十分唐突地问,这是什么?雅玛哈。怎么是胡琴的声音?营业员说,只要有电,它学什么是什么。 卖琴人端起胡琴拉了一段琶音,说,这才是胡琴。营业员说,你干什么?卖琴人说,我是卖琴的。营业员笑起来,说,这里只有一个卖琴人,是我,您走好。
走出商店后他的故事成了笑柄,他的背影显得滑稽可笑。卖琴人离开商店时恶狠狠地说,他娘的,花活。
当年“花活”这句话差点断送了如日中天的五指仙,用这话评点五指仙的是一位算命瞎子。他们的相遇是在一个清晨,五指仙坐在河岸边练功,听见后头有人说,你弦上功夫名不虚传,弓上头却远不到家。瞎子要过胡琴一口气拉了七个把位的琶音。他的运弓充满气韵,如初生赤子的啼哭。瞎子说,笛子的眼位全定在那儿,气息的轻重尚且能使声音变化万千,胡琴靠着两根弦,手指的把位不定,越发需要气息去整理,要不全飘了。你玩的是花活,弓不听你的话,又怎么肯为你呼风唤雨? 听不见风雨看不见日月,宇宙大千离你就远了。
天冷得厉害。卖琴人失去了吆喝的兴趣,最终给饥饿说服了,走到了馄饨摊前。卖馄饨的也是一个老头,脸上均和,不见风霜。卖琴人说,老哥,肚子里没油水了,想听什么你点什么。卖馄饨的小心地看过左右,悄声说,《听松》。卖琴人知道遇上了里手,如实说,我的弓上力道差,加上饿,拉不动,我来一段《潇洒走一回》,也是刚学。卖琴人坐在小凳子上摆开阵势,只拉了两句,手就让卖 馄饨的捂紧了。卖馄饨的弯着腰说,先生到底是谁?遇上知音卖琴人羞得满脸难看,他低着眼望着卖馄饨人手指尖上的条形茧,说,羞于启齿;先生又是谁?卖馄饨的怔在那里,最后说,羞于启齿。
知音相遇作为一种尴尬成了历史的必然格局。卖琴人站在这个历史垛口,看见了风起云涌。历史可不在乎后人遗憾什么。它要断就断。
又下雪了。卖琴人对面是一个马路圆盘数不尽的车在圆盘上呆头呆
……
陈敏作品精选精练
鹞 鹰
陈敏
①九月一日,开学的前一天,她退休了。
②她依旧在闹钟声中起床,换了身洁白的棉布长裙,将自己不长不短的头发梳理了一番并在镜子前照了照。这是她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她从不允许自己邋邋遢遢地走进校门。可今天,她完全不用这么做了,也就是说,从今天起,她可以自由自在地支配时间,不必再这么早起床,可以悠闲自在地睡到自然醒。
③人的命多半都是贱的!真让你闲下来,一时还适应不了。不远处,学校铃声准时响起,“当——当——”,让她心惊。她走出家门。这一刻,她茫然了,真不知脚步该迈向何方,向东还是向西?
④她的手机就在这一刻响了起来。
⑤每年九月一日,她都会准时接到这个电话,二十多年来,年年如此。
⑥“老师,你好吗?学生徐宗在大洋彼岸向您问候!”
⑦“这小子,脚野,又跑出去了!”她低头一笑,思绪倒回了数十年。
⑧那一年,高一第二学期,正遇全校教学质量大评比的关键期,徐宗却突然从课堂上消失了,一声招呼也没打,她就翻山越岭去找他,费了不少力才找到他的家。
⑨徐宗家住深山,母亲去世早,从小跟继母和残了一条腿的父亲过活。继母后来在生下三个孩子后又添了一对月毛毛,家里负担顿时加重,他就不被允许再去上学了。
⑩她去时,徐宗的书包已被继母改做成了婴儿的尿布,徐宗正给婴儿搓尿布,虽笨手笨脚,却搓得认真,男孩搓尿布总让人觉得特别,有股辛酸味。
○11“你给我放下,你的手是用来演算数学题,不是搓尿布的!”她像呵斥一个捣蛋的学生一样呵斥徐宗。徐宗不抬头,也不语,继续搓,搓尿布的手更用力了。
○12她费了一下午的口舌,终也未说服徐宗,也没有说服徐宗的继母,倒是从一些村民那里听了件发生在徐宗身上的“怪事”:徐宗生下来后,父亲依照老风俗,将他的胎盘脐带用扁担挑上,去一处风水地里掩埋,途中,被从山上飞下来的一只鹞鹰叼了去。
○13这下不得了了,村里出生了这么多孩子,从来没遇见过这种怪象。这娃的衣胞脐带子咋就偏偏让鹞鹰叼了呢?人们一直认为衣胞被鹞鹰叼去是不祥的预兆,家里人也很闹心。
○14他一出生就给自己埋下了不受待见的种子。
○15而作为老师,她才不信这些谣言,高山才出鹞鹰呢!
○16一连三次,碰了三鼻子灰。
○17最后一次,第四次,她又去了,这次,她带着身为公安干警的丈夫,还亲手为徐宗缝制了一个大书包。她将他的书本一股脑儿全部装进去,背在自己的背上,郑重向他宣布:你今儿再不跟我走,这位警察同志就会把你铐起来,抓回学校!一脸正气,一身警服的丈夫把徐宗的继母吓着了,她即刻为徐宗放了行。
○18徐宗一声不吭,跟着她来到学校。
○19此后两年半的时间里,徐宗优异的数学成绩一直是她手中的法宝。
○20终于,迎来了高考;终于,高考结束了。
○21一个早上,刚打开房门,门外站着黑桩子一样的男人着实吓了她一跳。那人拄着一根拐杖,浑身稀脏,灰土色的褂子被磨出了大大小小的洞。那人喊了句:张老师!就“咚”的一声,跪下,眼泪滂沱而出。于惊诧中,她将他扶起,他颤巍巍地从胸前掏出一张纸——一张录取通知书——徐宗的录取通知书。徐宗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
○22男人是徐宗的父亲,一个常年在深山以烧炭为生的中年人。他说,徐宗外出打工了,这个喜讯应该先送给老师。一个巨大的超长布袋从男人肩上滑下,又缓缓落到地板上。
○23那是个扎成四部分的沉甸甸的布袋,最下面一层里,装着一块腊肉,中间两层分别装着干青豆和黑木耳,最上头的一层里,装有三十多个土鸡蛋。他说,家里的这点儿东西实在拿不出手,没啥感谢老师,他一边说一边抹眼泪,一边搓着两只又黑又脏的手……
○24他让她红了脸,难为情了很久。
○25徐宗上了大学,他十分争气,一路奋进,一路飙升,成了硕士,博士,最后成了一名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而徐宗从没忘记这位在人生紧要关头,猛拉了他一把的老师——张霞老师。每年的九月一日,无论身处地球的哪个角落,他都会向她问候,向她致意。他视她为恩师、贵人、伯乐……张霞老师也因培养出了一位数学家而名扬校内外。
○26而隐藏在张霞老师心里的那点儿小秘密始终困扰着她,一直想说,却终也没说出来。今天,她终于有勇气向徐宗表白了。她回复徐宗:“当初,我拼命将你拉回来,为的是让你为班级增分数,提名次,期末评比压力大,我不甘心,我并没有你认为的那么高尚啊!”
○27“老师,天空飞翔的鹞鹰永远不会忘记把它扶上云霄的那双手……”徐宗从大洋彼岸传来的声音依然温和而坚定。
(小说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用张老师对自己仪容的精心整理,显示出了她严谨而自律的性格,以及她对“教师”这一职业身份的珍视。
B.学校铃声响起后,张老师走出家门的茫然,体现了她在退休之后对全新生活节奏的不习惯,也透露出她对教师工作的不舍和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