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教案66
- 资源简介:
约4110字。
孔雀东南飞并序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乐府诗等相关文学常识;
2.把握诗歌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儒学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及其罪恶。
4.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手法。
【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剖析人物形象
2.体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难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件展示:《白蛇传》、《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电影电视片断)
老师引导:刚才我们看了几段电影电视片断,同学们知道它们的片名吗?(学生答)
没错,这些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神话和传说:白蛇和许仙、董永与七仙女、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片断,还有一个是牛郎和织女。哪位同学能说说这家喻户晓的故事有什么共同点吗?(学生答)
提示:悲剧结局;浪漫主义结尾;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
带着这种美好的愿望,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主题也是关于爱情婚姻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一起来关注男女主人公的命运。
二、相关文化常识介绍(课件展示):
1.走近作者
《孔雀东南飞•并序》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古诗选集。它保存了一部分乐府民歌及六朝前已失的诗篇。但大部分为艳情宫体之作。徐陵,南朝陈人,字孝穆。他的文章绮丽,与庾信齐名,时称“徐庾体”,但所作奏议居多,文学成就不及庾信。
2.关于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乐”是音乐,“府”是官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人配乐。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被后世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3.关于课题
《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诗歌最长的叙事诗。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里沿用的是后人常用的题目,故有此名,全诗共357句,1785字,这首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三、推进新课
1.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2.解读小序内容
3.理清故事情节(课件展示)
起点: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第一部分:开端,兰芝被谴
第二部分:发展,夫妻誓别
第三部分:发展,兰芝抗婚
第四部分:高潮,双双殉情
第五部分:尾声,告诫后人
四、研读探究
1.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采用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暗示文中别离情节;奠定全文悲哀基调;引起下文。比兴。
2.读了这篇课文,相信很多同学为刘兰芝鸣不平,请大家用发现美的眼睛去课文中找一找,刘兰芝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提示:第二段:表现刘兰芝多才多艺,有教养,勤劳能干及果敢坚强的品格。
第九段:表现刘兰芝的美丽镇静、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