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备考:最新名校模拟作文两篇导写
- 资源简介:
约3790字。
语文高考作文写作备考:最新名校模拟作文两篇 导写(附文题详解和范文)
2020届盐城三模作文试题“白袍点墨”详解
(盐城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2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讲到“白袍点墨,终不可湔”,意思是说一袭白袍,一旦沾染了墨,便永远也洗不掉了。“白袍”如此,为人处事做学问,何尝不会遇到相似情形呢?
材料解析
本题是这一轮高考复习的各地模拟卷中,难得的借物喻理类作文,与上届江苏高考作文类型相同: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还有一道类似的模考作文题,是苏州市高三期末作文:
再多的/马/车/加在一起,也得不到/一列/火车。
这类题目是叙述一个事物的特点或者一组事物的关系,比喻一个道理。(详见《高中考场作文分类突破》第七章)事物的性质基本是常识,所以道理也就“天然”成立。(这并不等于说材料提供的事物性质已经是客观真理,完全没有讨论的余地,这个我们在后面会说。)既然材料是当作客观真理呈现的,只是提示可以向“为人处事做学问”等方面去发散,那么构思就不宜逆着材料,非去说点墨也可以洗净。
另一个不宜推翻的,是材料设定的褒贬。“白袍点墨”的比喻中,白是本初,是纯色,是积极的,黑是沾染,是污迹,是消极的,再加上“湔”(洗)指明人的主观期待是白,那就锁定了材料的倾向:墨迹洗不掉不是好事。想为“点墨”翻案,一是很难,二是吃力不讨好,甚至类似“自杀”。
污迹难洗,是无须证明的事。值得重点论述的,是“点”(一时一事)与“终”(永久)之间的对比——为什么一点污迹会永远不得消除?可以有几个方向的论述:
01
墨点太深,错误太严重;
02
白袍太净,过失被衬托得明显;
03
湔不能实现,时间不能倒流;
04
墨点不在袍上,在着袍者心中;
05
墨点不在袍上,在旁观者心中;
……
越往深处想,越涉及哲学、心理学层面,如果有这方面积累,可以作这类探讨。但考场时间有限,思辨不易,那不妨从容易着手处立意,即不去追问不能洗的原因,而直接基于这一现象,类比历史、现实的人和事,即材料引导的“为人处事做学问”。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