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作业:图表文解读+论述类文本阅读(3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2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5/1 21:22:2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040+4400+7590字。2021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人教版专用专题作业
2021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人教版专用专题作业1-论述类文本阅读(1)-Word版含解析.doc
2021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人教版专用专题作业2-论述类文本阅读(2)【新题】-Word版含解析.doc
2021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人教版专用专题作业:图表文解读-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作业 图表文解读
  1.(2019•山东高考模拟)下面是《人体不同姿势腰椎受力情况表》,请择取图表中最能说明人体姿势与腰椎受力情况关系的三点信息,用文字进行概括说明。每条不超过25个字。
  ①
  ②
  ③
  解析:此类题目将数据以直观的柱状图或直方图的形式呈现出来,用坐标表示两个或多个关系项来向答题者介绍或展示某种情况。需认真理解题意,理清各项关系,然后准确地把握住规律来解答问题。由图表可知,人平躺时腰椎受力为25,人在站立负重前倾时腰椎受力为220,人在站立时腰椎受力为100,人在站立身体前倾时腰椎受力为150,坐着时腰椎受力为140,坐着身体前倾时腰椎受力为185。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人体姿势与腰椎受力情况关系。
  答案:①人在平躺时,腰椎受力(或“负荷”)最小;②人在站立负重前倾时,腰椎受力(或“负荷”)最大;③人在站立或坐着时,身体前倾使会腰椎受力(或“负荷”)加大。
  2.(2019•福建福州名校联考)下面是高二年级某小组开展“儒家文化研究性学习”的计划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解析: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高二年级某小组开展‘儒家文化研究性学习’的计划流程图”,答题时注意理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计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阅读经典”“游览三孔”,然后理解探究,交流心得体会。第二阶段是交流,解决疑问。第三阶段是总结学习内容,提升对儒文化的理解能力等。
  答案:“儒家文化研究性学习”开展前需要
  ……
  专题作业1 论述类文本阅读(1)
  一、(2019•湖北黄冈名校联盟高考信息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节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即使是同一个节日,在不同历史时期,它的文化功能也会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而发生相应变化。
  ②学术界普遍认为中秋节肇始于中唐,依据是中唐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文人赏月玩月诗。唐代的科举制让大量文人为了科举考试和被举荐机会而产生迁徙大潮,他们背井离乡,聚集在长安、洛阳等地,努力扩大自己的社交圈,期待着命运的垂青。玄宗八月十五游月宫的仙话在社会上传播后,文人们发现中秋满月最适宜“玩”,一方面是为了附会“月宫仙境”,另一方面也是借赏月来抒发自身的人生境遇。
  ③从诗歌来看,赏月诗描述的场景多在塞外或异乡,或独酌或与两三同僚、知己赏月;内容除了对月夜景色的状摹、由明月普照而生发出的旅愁闺怨,还有月宫中的兔、姮娥等引起对月宫仙境的遐想。唐代的中秋玩月诗歌的诗境通常是比较清冷的,中秋在肇始之初就融合了自然与个体在时代的命运,赏月诗更是文人们经验世界的心灵化,“秋月”是那些在人生道路上忍受巨大孤独和寂寞的文人们寄托情怀苦闷的情感对象物,而月宫的美好传说,飘渺的仙境,长生的象征,又象征着文人的“诗意”审美和对功成名就的“圆满”人生境界的追求。在开放而气象万千的唐代,人人都希望建功立业,但是个体在大时代中的命运却难以把握和捉摸,中秋成为特殊时间节点下的文人们安顿精神、寄托人生理想的物象认同空间。
  ④宋代,中秋习俗已经广泛渗透在
  ……
  专题作业2 论述类文本阅读(2)[新题]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书法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它是由中国方块文字生发出来,凭借视觉语言,通过线条技巧、字体样式、章法布局和风格特征来抒情达意的艺术形式。它寄托着中国文人对自由精神的终极
  追求。
  传说在黄帝时代仓颉创造了文字。从字体的演变发展来看,中国文字大体经历了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春秋战国时期金石竹帛文、秦代小篆、汉代隶书、魏晋至今的楷书等六个阶段。从字体的审美角度来看,汉字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篆、隶、楷书,它们结构均衡内敛,如雄兵列阵,壁垒森严,具有静态美;另一类是行、草书,它们结构欹斜飘展,如花飞花发,云卷云舒,具有动感美。正如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指出的:“书凡两种:篆、隶、楷为一种,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
  正是汉字深奥玄妙、变化多端的形态,扩展了我们对书法艺术摹写和创作的审美维度,由此产生了中国历代的书法大家。汉字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创作已成为中国文人的自觉常态,出现了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家群体。历经唐宋元明清时期,欧阳询、颜真卿、苏轼、米芾、赵孟頫、董其昌、邓石如等众多书家群星灿烂,他们留下的作品也成为后世临摹和借鉴的典范。
  正如古希腊艺术遵循“黄金分割”一样,汉字也有其独特的造型规律和结构组织。故而在书法的表现上,历代书家都注重字的形体结构,遵循一定的法则。所谓“点画调匀,上下均平”“左缩右伸,画短直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