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索》同步练习4
- 资源简介:
约7360字。
7《溜索》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滇西(diān) 马鬃(zōng) 瞟一眼(piáo)
B.大惑(huò) 绷出 (bēng) 飘走(piāo)
C.盘桓(huái) 脑髓(suǐ) 俯身(fǔ)
D.呼哨(shào) 裤腰(kù) 脖颈(jǐng)
【答案】B
【解析】A项中的“瞟”应读piǎo;C项中的“桓”应读huán;D项中的“颈”应读gěng。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暄闹 腾空 气贯长虹 万丈绝璧
B.裂缝 拔索 涓涓细流 绷出筋来
C.扭打 裤裆 蹲在地上 一截破布
D.漫声 卸驮 一声呼哨 跺几下脚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重点字形的能力。A项,暄—喧,璧—壁。形声字中的形近字,尤其是意思相近或相关的,写错的概率很高。答题时,可据义定形,根据其字义推断其形旁是否正确。“暄”“喧”两字形旁不同,“日”即太阳,故“暄”指(太阳)温暖,可组词“寒暄”;“口”指话语,故“喧”指声音大,可组词“喧闹”。“璧”“壁”两个字形旁不同,“玉”与“玉器”有关,故“璧”为古代的一种玉器,可组词“璧玉”;“土”指土壤、泥土,故“壁”指墙,可组词“家徒四壁”。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片花海呀,惊艳了春光,让人故步自封。
B.井盖所在位置是进出家门的必经之路,年轻人经过此处还需 放慢步伐留意结冰处,老年人经 过时就更为战战兢兢。
C.烟雾缭绕,龙脊与村寨若隐若现,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D.他说起那年的苦难,轻声细语,仿佛在说一件平常的事,听者却潸然泪下。
【答案】A
【解析】“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此处“春光”应使人“流连忘返”。
4.下面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 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
B.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C.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
D.渐渐就有血溅到唇上,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
【答案】C
【解析】A项中的句号应放在引号的里面;B项中的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D项中的第一个逗号改为顿号。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崇山峻岭,比起人来,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颗芝麻粒儿。但人们总是踏山于脚下,哪 怕它是高山之 王珠穆朗玛峰。人为攀登而欣喜,__________。
A.因为,他们又一次用自己的坚实步履证明了人类的伟大、理想的崇高
B.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
C.同时,他们更深深地感谢:山,多亏您提供了大展雄姿的舞台
D.山,却缄默不语——因为它知道,衬托别人、奉献自身是光荣的
【答案】B
【解析】本段话通过人与山的对比,得出人与山的区别。横线前面是“人为攀 登而欣喜”,后面应说“山”如何,排除A、C项,剩下B、D项。从“但人们总是踏山于脚下,哪怕它是高山之王”的感情色彩来看,对山不是歌颂而是贬损,排除D项,选B项。
6.下面对《溜索》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当“我”询问时,“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