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00字。
《鞭贾》教案
鹤山市纪元中学 杨秋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习本文借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技巧和生动传神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多诵多读,掌握文学文化常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现世的忧愤之情,增强时代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识别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学习本文比喻手法的运用和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
课时安排:一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解题:
文章以“鞭贾”为题,其实只是文章主旨的一个引子,即用卖鞭人的话来影射当时的官员,体现出了作者高度的智慧和高超的行文技巧。
二、了解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他21岁考取进士,在政治上有理想,有抱负,参加了主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改任柳州刺史,47岁死于柳州。在文学上他与韩愈一道倡导了中唐的古文运动,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有卓越贡献。
三、分析背景:
中唐时期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很不好的风尚,许多官员好高骛远,往往认为自己的才能与地位不相符,片面地追求那些高爵位以炫耀自己。如此之势,引起了社会上一种广泛地追逐虚名而不重务实的浮夸之风,柳宗元有感于这种社会风气的危害之重,而借卖鞭者之言讽刺世俗之风。
四、理清结构:
文章篇幅短小,只有两个自然段,符合一般小品文的格式:第一自然段,叙述故事情节为下文做好铺垫;第二自然段,由前文引入作者的写作目的,借以讽刺当世的官员。关系如图所示:
鞭贾之言 -----------------抨击时世
引子 -------------------目的
五、分析主旨:
本文通过对买鞭人和卖鞭人的话语,引入作者对时下官员的抨击,进行了巧妙的政治联想,紧紧抓住鞭的质地进行描绘,并与朝中官员的个人能力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强烈的隐喻关系。可以说是对当时官场中个别官员的一种激烈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