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市长白山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验收考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4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4/27 14:50:4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2030字。

  语文试卷
  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韩非子认为,“夫言行者,以功用为之的彀者也”(《问辩》),这一“功用”便是法治,利于法治则大力提倡,反之则坚决反对。表现在语言运用上,法家要求语言必须毫不含糊地表达法律之意,不能留下艺术般的想象空间和因人而异的主观意会。因而在行文中,韩非子使用了大量的限定副词“必”和否定副词“未”“勿”“毋”等,一方面极为肯定,必须如此,一方面彻底否定,完全没有,语气十分果决。《韩非子》现存55篇,有540处用到“必”字,其中528次均为此用法。如《爱臣》:“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大贵,必易主位……”为了表达必须制止的意思,有时运用否定式祈使句,形成“不使”“不令”或“必……,不(不能,毋)……”的句式,这使得《韩非子》充满居高临下的气势和不容置疑的意味。
  法治讲究齐一,因而韩非子反对“辩言”。他在《五蠹》中所列的危害国家法治的五种人中将学者和“言谈者”列在前二位。他认为这些人扰乱了国家的秩序,败坏了国家的风俗,是乱之征。在《显学》篇中,他还举例说明放任辩论给国家带来的损害:“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他认为不同观点的论辩,是思想的不一致造成的,而维护己说,有时必然强词夺理,容易带来思想的混乱,造成“言无定术,行无常
  议”的局面。这与讲究齐一的法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他主张言意为一,方法一定,说者一言,听者一律。
  韩非子认为文饰是一种恶习,常常是为投对方所好而进行的矫情之举,他称这种话叫“饰言”,称这种事“饰行”。“饰”成为一种伪装,一种矫饰,不能表达真意甚至有意识地隐藏真意,与“齐一”相违背。在韩非子看来,美好之意不需“饰言”,美善之质不必文饰。因而《韩
  非子》在论述时,往往开宗明义、直奔主题,“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二柄》);在行文中,《韩非子》注重事理的推导和因果的总结,多用“故”“是故”“是以”之类的词语;在句式上,多短句,且多以排比的形式言之。
  法治讲究接受,只有让民众知晓,才能够达到依法治理的目的,因而韩非子主张语言要明白晓畅。要达到明白晓畅,仅用简约流畅的语言和严谨明晰的推论是不够的,在《韩非子》中,寓言是重要且有效的手段。《韩非子》是先秦诸子中使用寓言最多的,全书有300余则寓言
  从内容上说,有的是历史故事,如“和氏之璧”,有的是现实传说,如“郑人买履”;从形式上说,大都短小精悍,有的是一则寓言明一个事理,有的是几则寓言共示一意。但不管取材于何种内容,采用何种形式,《韩非子》寓言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其意义有明确的指向性。他寓言中的言与意、事与理均构成一对一的直接联系,题旨单纯明确。
  《韩非子》的词语运用、句式构成、寓言形式等话语方式,具有不容置疑、果决直接、明白晓畅等特点,这些是构成《韩非子》文章冷峻富赡风格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又无疑都取决于《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摘编自张庆利《韩非论法的话语方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非子认为,在表述法律的意思时,运用语言必须毫不含糊,不能留下任何艺术般的想象空间和因人而异的主观意会。
  B.韩非子行文,语气十分果决,要么极为肯定,必须如此,要么彻底否定,完全没有,因而他多用“必”“勿”等副词。
  C.在表达必须制止的意思时,《韩非子》都采用否定的祈使句式,充满居高临下的气势和不容置疑的意味。
  D.韩非子反对辩言,认为放任辩论会给国家带来损害,主张言意为一,方法一定,说者一言,听者一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韩非子之所以认为学者和“言谈者”是对国家法治危害最大的两种人,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人长于论辩,有时还强词夺理,会带来思想混乱,影响法治的齐一。
  B.韩非子认为,美好的意思、美善的本质根本不需要“饰”,凡文饰均不能表达真意,与法治讲究齐一的精神是完全违背的,论述就应该开宗明义、直奔主题。
  C.《韩非子》的行文,多用“故”“是故”“是以”之类的词语,在句式上,多用短句和排比句式,这主要是因为韩非子注重事理的推导和因果的总结。
  D.《韩非子》大量使用寓言,且寓言中的言与意、事与理均构成一对一的直接联系,就是为了便于民众对法治的知晓和接受,从而达到依法治理的目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这些判断本身固然有些太过绝对,但这种彻底否定、完全没有的语气却强调了法治的不容置疑。
  B.“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韩非子通过这些历史事实,论述了放任不同观点间的辩论会给国家带来损害。
  C.“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此例意在说明《韩非子》毫无文饰的特点。
  D.不容置疑、果决直接、明白晓畅等语言特点,构成了《韩非子》文章冷峻富赡的风格,而这些语言特点都是由《韩非子》强调法治的主题所决定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2009年,中国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2014年,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政策性利好”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业蓬勃发展。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340多万辆,而在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占比就超过了50%。
  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生了车企利用政策漏洞骗补的个案。另外,中国新能源汽车存在“大而不强”的现象。微型纯电动汽车凭着价格低廉、可直接上牌照、能获得政府补贴等优势,占据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的65%(2017年数据),但这些车型排量小、技术含量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