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名作精练(7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4/26 17:45:2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
  • 下载点数: 4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中语文-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作品精选精练--林语堂专练.doc
高中语文-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名作精练--毕淑敏作品精选精练.doc
高中语文-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名作精练--池莉作品精选精练.doc
高中语文-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名作精练--沈从文作品精选精练.doc
高中语文-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作品精选精练--梁衡专练.doc
高中语文-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作品精选精练--梁实秋专练2.doc
高中语文-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作品精选精练--肖复兴专练.doc

  毕淑敏作品精选精练
  那幅“银与福”羊皮画
  毕淑敏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有一座魔鬼城。它是雅丹地貌形成的沟壑,被飓风的利刃和雨水的指甲还有岁月的剪刀雕刻镂空,造就了千奇百怪的城骸和猛兽的残肢。最近它被正式辟为地质公园,引来零散游客。
  有一处地貌类似“无敌舰队”,无数高大的雅丹(雅丹是维吾尔语,意即陡峭的丘陵)层岩,昂首挺胸,好像被天庭的巨鞭抽打着,中规中矩地朝着一个方向航行,虽悄无声息但一往直前。每一座舰艇都似五层楼雄伟,朋友们隐入其中玩耍照相。工作人员一个劲儿叮咛,万万不可走远误入深处,此地渺无人烟,距彭加木和余纯顺的遇难地只有几十公里。
  我因脚踝扭伤,无法走进波涛起伏的沙砾,只有坐在一旁看着瀚海发呆。忽然背后有幽灵般的声音响起:客人,买一幅羊皮画吧,它会带给你好运。猛回头,见一老媪披着黄色的袍子悄然移近我,枯瘦的手爪挥舞着一卷画轴。
  我吓了一跳,觉得这老太简直就像是魔鬼城的常住人口,揉眼看不远处的越野车和天上的昏黄太阳俱在,胆子才壮了一些,问,你的羊皮画上都画了些什么?
  什么都有,要什么有什么。它能保佑你。老女人说着,打开了她的包袱。羊皮画卷在一起,散发着令人昏昏欲睡的气味。我一幅幅展开来看,每幅有脸盆底大小,四周缀满了憔悴的草珠子,用细而韧的羊肠线编织成网状,古朴中透着不可捉摸的空灵。画上多半写着各类经文,绘着炫彩的符咒,完全看不懂。有一幅很特别,周缘挂着木质流苏,沉甸甸地拉直了薄薄的羊皮,使画上的图案像少女的面颊平展而悦目。羊皮画分两面,一面染作宝蓝色,一个长相如史前岩画上走下来的小人儿,手舞足蹈,快乐得几乎摔了跟头。另一面是不均匀的漆黑底子,仿佛百年老灶的坑灰胡乱涂抹而成,其上用某种矿物粉,描了三个歪歪斜斜的汉字——银与福。
  我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看,不解,问,什么意思?
  老人的目光在稀疏的睫毛下浑不见底,好似注满沙粉的小潭,说,银子,你懂吧,就是钱。它能保佑你有钱。
  看看同伴归来还早,我就同老人聊起来,说,银子是个好东西啊,在城里,有了银子就有了一切,可以有水,有大房子,有汽车……
  一股沙漠上的焚风刮来,下唇顿时就崩开了口子。我吐掉牙上的唾沫说,还可以买到空调和游泳池……想想老人可能永远也不知道什么叫游泳,就闭了嘴。
  老人在风沙中一动不动,说,银子就是银子,银子不是所有的东西。如果银子是一切,羊皮上就不会写着再送你“福”了。银子和福是两样东西,你可以有了银子,但是你没有福。福是另外的赐予。
  我说,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呢?我没有银子,可是我有福。
  老人好似一尊沙漠中的石像,说,行的。你没有银子,可是你能有福。
  我说,不见得吧?如果真是那样,就该写着福与银了,而不是现在的顺序。
  老人并不恼,说,细细看,看它的四周是什么?
  我这才注意到羊皮画周边的木流苏,并非普通的纹饰,而是一把又一把的吃饭勺子。它们由树根雕成,平浅单薄,要是用来舀汤,可真要费不少功夫。
  老人说,福的根是要有饭吃,要是没有饭吃,人就成了干尸。干尸你懂吧?
  我不住点头。干尸,当然懂,在魔鬼城,人和干尸只有一步之遥。
  老人继续说,有了吃,人就有了福底子。有银子比有福容易,有人有了银子,可是没有福。有福是最难的。你要先有了吃饭的勺子,再有了锦上添花的银子,然后,你还要去找福。银子永远不能骑在福上头。
  我从老人手中买下了“银与福”的羊皮画,目送她淡黄色的袍子消失在魔鬼城“无敌舰队”的旗舰之后。若不是羊皮画玄妙的气味直冲鼻根,我非得认定方才的情形是海市蜃楼。
  直到今天,我还不时拿出这幅羊皮画抚摸端详。每一次,都会有金米样的沙粒掉出,又会被我精心地填回羊皮的皱褶。心中始终存有疑问,这画是谁的工笔?那老人吗?她如何会写汉字?她躲在魔鬼城,飘然而出,瞬忽而遁,就是为了向被城市腌得两眼发黑的我们展示这古老的箴言吗?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通过回忆的形式,讲述了作者在一次到“魔鬼城”旅游的经历中,深刻地体会到雅丹地貌的神奇,并意外地邂逅了一位卖羊皮画的老媪的故事。故事情节虽然简单,却耐人寻味。
  B.那个向“我”兜售羊皮画的老媪飘然而出,瞬忽而遁。她对“银与福”断断续续的讲述,玄妙深邃,引发了“我”对自己生活的思考。
  C.本文语言古典雅致,主题含蓄,让读者领略了沙漠风光的奇特,领略了地域文化的厚重。
  D.老人关于“银”与“福”的叙说,不仅散发着神秘和古朴的味道,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也给现代人诸多的人生启示。
  【答案】D
  【解析】A.“深刻地体会到雅丹地貌的神奇”理解有误。B.“引发了‘我’对自己生活的思考”错,文中并无此内容,应是引发“我”对老媪是否向“我们”展示古老箴言的追问。C.“古典雅致”错,本文的语言风格应是平实自然。
  2.从全文看,那幅“银与福”羊皮画究竟给作者展示了什么古老箴言?(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银”指物质(金钱),“福”指精神(幸福、快乐),物质是精神的基础,但并不决定生活的幸福与快乐。(或:活着是幸福的前提,懂得生活才能拥有幸福)。②金钱能给我们带来幸福,但金钱不
  ……
  2020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名作精练--沈从文作品精选精练
  三三(节选)
  沈从文
  三三如一般小孩,换几回新衣,过几回节,看几回狮子龙灯,就长大了。照规矩,十五岁的三三,要招郎上门也应当是时候了。
  三三大了,还是同小孩子一样,一切得傍看妈妈。母女两人把饭吃过后,在流水里洗了脸,望到行将下沉的太阳,一个日子就打发走了。有时听到堡子里的锣鼓声音,或是什么人接亲,或是什么人做斋事,“娘,带我去看。”又像是命令又像是请求的说着,若无什么别的理由推辞时,娘总得答应同去。去一会儿,或停顿在什么人家喝一杯蜜茶,荷包里塞满了榛子胡桃,预备回家时,有月亮天什么也不用,就可以走回家。遇到夜色晦黑,燃了一把油柴,毕毕剥剥的响着爆着,什么也不必害怕。若到总爷家寨子里去玩时,总爷家还有长工打了灯笼送客,一直送到碾坊外边。只有这类事是顶有趣味的事。在雨里打灯笼走夜路,三三不能常常得到这机会,却常梦到一人那么拿着小小红纸灯笼,在溪旁走着,好象只有鱼知道这回事。
  当真说来,三三的事,鱼知道的比母亲应当还多一点,也是当然的。三三在母亲身旁,说的是母亲全听得懂的话,那些凡是母亲不明白的,差不多都在溪边说的。溪边除了鸭子就只有那些水里的鱼,鸭子成天自己哈哈哈的叫个不休,哪里还有耳朵听别人说话!
  一天下午,三三回碾坊来,快到屋边时,黄昏里望到溪边有两个人影子,有一个人到树下,拿着一枝竿子,好象要下钓的神气,三三心想这一定是来偷鱼的,照规矩喊着:“不许钓鱼,这鱼是有主人的!”一面想走上前去看是什么人。
  就听到一个人说:“谁说溪里的鱼也有主人?难道溪里活水也可养鱼吗?”
  另一人又说:“这是碾坊里小姑娘说着玩的。”
  那先一个人就笑了。
  旋即又听到第二个人说,“三三,三三,你来,你鱼都捉完了!”
  三三听到人家取笑她,声音好象是熟人,心里十分不平!
  就冲过去,预备看是谁在此撒野,以便回头告给母亲。走过去时,才知道那第二回说话的人是总爷家管事先生,另外同一个从没见过面的年青男人。那男人手里拿的原来只是一个拐杖,不是什么钓竿。那管事先生是一个堡子里知名人物,他认得三三,三三也认识他,所以当三三走近身时,就取笑说:“三三,怎么鱼是你家养的?你家养了多少鱼呀!”
  三三见是总爷家管事先生,什么话也不说了,只低下头笑。头虽低低的,却望到那个好像从城里来的人白裤白鞋,且听到那个男子说:“女孩很聪明,很美,长得不坏。”管事的又说:“这是我堡里美人。”两人这样说着,那男子就笑了。
  到这时,她猜到男子是对她望着发笑!三三心想:“你笑我干吗?”又想:“你城里人只怕狗,见了狗也害怕,还笑人,真亏你不羞。”她好象这句话已说出了口,为那人听到了,故打量跑去。管事先生知道她要害羞跑了,故说:“三三,你别走,我们是来看你碾坊的。你娘呢。”
  “娘不在。”
  “到堡子里听小寨人唱歌去了,是不是?”
  “是的。”
  “你怎么不欢喜听那个?”
  “你怎么知道我不欢喜?”
  管事先生笑着说:“因为看你一个人回来,还以为你是听厌了那歌,担心这潭里鱼被人偷尽,所以……”三三同管事先生说着,慢慢的把头抬起,望到那生人的脸目了,白白的脸好象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就估计莫非这人是唱戏的小生,忘了擦去脸上的粉,所以那么白……那男子见到三三不再怕人了,就问三三:“这是你的家里吗?”
  三三说:“怎么不是我家里?”
  因为这答话很有趣味,那男子就说:你住在这个山沟边,不怕大水把你冲去吗?”
  “嗨,”三三抿着小小的美丽嘴唇,狠狠的望了这陌生男子一眼,心里想,“狗来了,狗来了,你这人吓倒落到水里,水就会冲去你。”想着当真冲去的情形,一定很是好笑,就不理会这两个人,笑着跑去了。
  从碾坊取了花样子回向堡子走去的三三,在潭边再上游一点,望到那两个白色影子还在前面,不高兴又同这管事步生打麻烦,于是故意跟到这两个人身后,慢慢的走着。听到两个人说到城里什么人什么事情,听到说开河,又听到说学务局要总爷办学校,因为这两人全都不知道有人在后面,所以自己觉得很有趣味。到后又听到管事先生提起碾坊,提起妈妈怎么人好,更极高兴。再到后,就听到那城里男人说:“女孩子倒真俏皮,照你们乡下习惯,应当快放人了。”
  那管事的先生笑着说:“少爷欢喜,要总爷做红叶,可以去说说。不过这磨坊是应当由姑爷管业的。”
  三三轻轻的呸了一口,停顿了一
  ……
  2020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作品精选精练--肖复兴专练
  水袖之痛
  肖复兴
  胡文阁是梅葆玖的徒弟,近几年名声渐起。作为梅派硕果仅存的男旦演员,胡文阁的声名无疑沾了梅派的光。当然,他自己很努力,唱得确实不错。六年前,我第一次看他的演出,是在长安剧院,梅葆玖和他前后各演一折《御碑亭》。坦率地讲,说韵味,他还欠火候,和师傅有距离;单说声音,他要比师傅更亮也更好听,毕竟他正当年。
  其实,我对胡文阁的兴趣,不仅在于他梅派男旦的声名和功力,还因为听他讲了自己的一件往事。
  20世纪80年代,他还不到20岁,在西安唱秦腔小生,却痴迷京戏,痴迷梅派青衣,便私下向名师李德富先生学艺。青衣的唱腔当然重要,水袖却也是必须苦练的功夫。四大名旦中,水袖舞得好的,当数梅、程二位。水袖是青衣的看家玩意儿,它既可以是手臂的延长,载歌载舞;又可以是心情的外化,风情万种。那时候,不到20岁的胡文阁痴迷水袖,但和老师学舞水袖,需要自己买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做水袖。这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当时需要22元,正好是他一个月的工资。为了学舞水袖,花上一个月的工资, 也是值得的。但关键问题是,那时候,  胡文阁的母亲正在病重之中——他很想在母亲很可能是一辈子最后一个生日的时候,给母亲买上一件生日礼物。但是,他已经没有钱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了。在水袖和生日礼物两者之间,他买了七尺杭纺做了水袖。他想得很简单——年轻人,谁都是这样,把很多事情想得简单了——下个月发了工资之后,再给母亲买件生日礼物。在母亲的病床前,他把自己的想法对母亲说了。已经不能讲话的母亲嘶哑着嗓子,“呃呃”地不知在回答他什么。然而,无情的病魔没有给胡文阁补上母亲生日礼物的机会。母亲去世了,他才明白,世上有的东西是补不上的,就如同落到地上的叶子,再也无法如鸟一样重新飞上枝头。
  30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胡文阁都非常后悔。水袖,成为他的心头之痛,是扎在他心上的一根永远拔不出来的刺。
  胡文阁坦白道出自己的心头之痛,让我感动。
  我们也常常会面临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事业、爱情、婚姻、子女……我们觉得每件事都比父母重要。即使在母亲病重的时刻,胡文阁还觉得自己的水袖更重要呢。
  都说人年轻时不懂爱情,其实,年轻时是不懂亲情。爱情,总还要去追求,亲情只要伸手接着就是,那么轻而易举。问题是,胡文阁还敢于面对自己年轻时的浅薄,坦陈内疚——多少孩子吃凉不管酸,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对不起父母的地方,没有什么心痛之感,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
  想起我的父母,我常常会涌出无比惭愧的心情,因为在我年轻的时候,一样觉得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父母总是被放在了后面。记得当初母亲从平房搬进新楼之后,已年过80,腿脚不利索,我生怕她下楼不小心会摔倒,便不让她下楼。母亲去世之前,一直想下楼看看家前面新建起来的元大都公园,总是兴致很高地对我说: “听说那里种了好多月季花!”正是伏里天,我对她说:“天凉快点儿再去吧。”谁想,没等到天凉快,母亲突然走了。那时候,总以为父母可以长生不老地永远陪伴着我们。我们就像蚂蟥一样,趴在父母的身上,理所当然地吸吮着他们身上的血。
  我不知道,如今的胡文阁站在舞台上舞动水袖的时候,会不会在一瞬间想起母亲。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听到他讲述自己这件30多年前的往事之后,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电视里,再看到他舞动水袖的时候,我总有些走神,忍不住想起他的母亲,也想起我的母亲。
  (原载《今晚报》)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写胡文阁作为梅派男旦的声名和功力,目的是为下文写他的心头之痛做铺垫。
  B. 胡文阁决定先买水袖再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主要原因就是他觉得亲情容易得到,所以可以暂时不必在乎。
  C. 作者写到许多年轻人对待亲情和对待自己的事情的不同态度,意在表明,胡文阁的“心头之痛”,并非个别现象,从而增强文章的现实意义。
  D. 作者在写胡文阁时,融入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使文章情感更加厚重感人,也更能引发读者深思。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