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2份)
- 资源简介:
约6320+7120字。
专题限时集训(十五) 古代诗歌鉴赏(一)
(限时40分钟)
1.(2018•大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寻雍尊师隐居
李 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①卧,松高白鹤②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注】 ①青牛:《列仙传》,老子乘青牛车去,入大秦。②白鹤:《玉策记》,千岁之鹤,随时而鸣,能登于木。其未千岁者,终不集于树上也。色纯白,而脑尽成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中“峭”字写出群峰高耸的姿态,“碧”字描绘摩天峭壁的青绿,景象甚是壮观。
B.颔联调动读者听觉感官,呈现出诗人途中的所闻:山路古朴,流泉叮咚,沁心悦耳。
C.“语来”二字巧妙地省去了诗人与雍尊师高谈阔论的细节,体现出诗歌语言的凝练。
D.全诗格调清幽飘逸,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笔法娴熟而又细腻,有着浪漫主义的风格。
B [B项,应该是视听感官,呈现诗人途中见闻。]
(2)这首诗最后两联的画面色调截然不同,起到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请加以分析。(6分)
【答案】 颈联中,“花”“青”“白”等五彩交映,画面静美和谐;尾联中“暮”“寒烟”等以素冷色调为主,画面清幽而寒气袭人。(2分)后两联画面色调截然不同,颈联表达了诗人寻师访友的欢快,而尾联则写出别后诗人的离愁与无奈。(2分)既照应了诗题,又巧妙地写出了诗人情感的波澜起伏。(2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前两句直写别离,“散”“离”“去”已带怨意,而一个“恨”字又点明本
……
专题限时集训(十七) 古代诗歌鉴赏(三)
(限时40分钟)
1.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1)~(2)题。
登泰山
张养浩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1)下列对这首元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是作者青年时代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表现了诗人初次登上泰山的欢愉心情。
B.诗的颔联叙述了诗人登上南天门终于看到了“齐烟九点”的古老奇观,也目睹了“泰山日出”的壮丽美景。
C.诗的颈联主要写诗人居所的今昔变化,强调现在才知以前居处井底多么狭隘,今后即使筑巢枝头也会觉得宽阔。
D.全诗充满一种新鲜、壮美的人生体验和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与诗人入仕后的成熟、洞彻世事的老练迥然不同。
C [C项,“居所的今昔变化”错,应是对人生的感悟。]
(2)与杜甫的《望岳》相比,两诗描写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 抓住张诗中的关键词语“登”“到”等,知晓这首诗所写的内容是作者亲眼所见,所写之景是眼前之景,是实写;再分析杜诗中“望”“会当”等可以看出诗人并未登上山顶,所见之景为想象,是虚写。这样两首诗就区别开了。
【答案】 杜诗是从泰山脚下远望,是诗人的想象,而本诗则是作者登上泰山后亲眼所见之景。杜诗标题中的“望”字,诗中的“会当”表明作者没有登上泰山;本诗标题中的“登”字,诗中的“到天关”表明是作者登上泰山之后的亲眼所见。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注]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