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ppt(课件+随堂练习,8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课件 / 高考复习课件
  • 文件类型: doc, ppt
  • 资源大小: 5.26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4/11 11:33:5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73
  • 下载点数: 4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老高考地区适用 专题六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随堂练习)
专题6.ppt
考案 (11).DOC
考案 (12).DOC
练案 (24).DOC
练案 (25).DOC
练案 (26).DOC
练案 (27).DOC
练案 (28).DOC

  考案[11]古代诗歌鉴赏(一)
  (2020•衡水重点中学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秋晚登古城
  李百药
  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
  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
  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
  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
  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
  【注】 李百药:隋末唐初诗人,仕途多波折,唐太宗朝方受到重用。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诗歌开头交代创作的背景,点扣登临的题旨,定下了全诗抑郁怅然的感情基调。
  B.三至六句选取众多意象,从视听、动静、正侧等多角度渲染描绘古城的荒败景象。
  C.诗中“迢递孤烟生”句与陶诗“依依墟里烟”句的景象相似,但意绪却大相径庭。
  D,秋晚的“霞景”“露气”明艳清新,但着以“余”“晚”的点染,显见幽郁之意未散尽。
  【解析】 A项说“定下全诗抑郁怅然的感情基调”,分析不正确,全诗中作者的情绪经历“怅然感伤—有所纾解—慷慨激昂”的变化,不尽是“抑郁怅然”。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示例:①羁旅奔波的惆怅落寞。时已日暮,作者仍然在路途中奔波,前途渺茫,满怀怅然。②对古城荒败的伤悼之情。经历战乱破坏和岁月侵袭的古城,但见颓垣断壁,鸟雀群集,灌木丛生,人烟稀落,让人感慨伤痛。(答“对沧桑变迁的感慨”亦可)③不甘人生消磨、希望有所作为。面对秋风又起,草木摇落,作者却倔强地发出心志难平的呼喊。(答“岁月流逝、有志难伸的愤慨”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郁愤不平,对现实的不满和抗议”亦可)(共6分,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3~4题。
  隋堤怀古①
  张 祜
  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
  锦帆②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
  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
  那堪重问江都事③,回望空悲绿树烟。
  【注】 ①本诗写于唐朝后期,当时的帝王大多生活腐化,荒淫无度,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声色犬马等现实享乐之中。②锦帆:陆楫《炀帝开河记》有“舳舻相继,接连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连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句。③江都事:指炀帝南游江都,日夜纵酒荒淫,最后缢死江都宫中。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诗题的“怀古”点明了题材,“隋堤”则是怀古对象,让人联想到隋炀帝的奢侈生活。
  B.首联后句写隋炀帝以“猛虎”自居,“自为”则写出其盲目自信,狂妄之态可见一斑。
  C.颈联运用数字形成对比,形象地写出了隋炀帝妄想江山永固却又难以实现的悲剧。
  D.尾联点明隋炀帝的下场,往事不堪回首,诗人以无奈的叹息和想象之景收束全诗。
  【解析】 “想象之景”错误,“绿树烟”是实景,是眼前之景。
  4.诗人面对“隋堤”,思绪万千,试分析诗中流露出来的情
  ……
  练案[24]第四板块 专题六 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一 整体阅读指导
  一、(2019•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 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解析】 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故选D。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答: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解析】 本题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尾联表达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二、(2019•课标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
  ……
  练案[28]第四板块 专题六 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五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专项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题。
  和寇十一晚登白门①
  陈师道②
  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河山自一方。
  小市③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
  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见故乡。
  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注】 ①寇十一:即寇国宝,从陈师道学。白门,徐州城门名。②陈师道:北宋诗人,元祐初期,因苏轼等人举荐,曾任徐州教授。本诗作于元符三年春天,宋哲宗死,徽宗即位,之前反对变法、遭严酷打击的元祐党旧臣逐渐被召回。③小市:徐州地名。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①诗人登楼观览的轻松愉快。前两联写诗人登上城门饱览山河风光,直到小市张灯才萌生归意,意兴盎然,轻松愉悦。②政局变化、旧友回乡的欣慰喜悦。颈联写元祐旧臣喜逢新政被召回,被流放贬谪的朋友终于能重回故乡,诗人为此感到喜悦。③想要归隐江湖又不甘心退出仕途的矛盾心情。尾联写明知自己与富贵无缘,却又不能忘怀功名,难以自由自在归隐江湖。
  【解析】 本诗首联两句写登楼所见的美好景色,重楼高耸,山河壮丽。颔联两句洒脱轻松,因看到小市上灯,诗人才萌动归意,可见其游兴之浓;乘着和煦的春风回到家门,然而诗人的意兴仍然未尽。颈联两句道出了诗人轻松心情的由来,因朝廷有重新起用旧臣的趋势,所以庆幸,语中带着喜悦和希望,但“白首”二字却包蕴着无限感慨,暗示出政治上派别斗争之漫长和严酷。尾联两句表达了诗人矛盾的内心世界,流露出既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又留恋仕途的矛盾心情。
  阅读下面的金诗,完成第2题。
  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①
  [金]元好问②
  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
  明月高楼燕市酒,梅花人日草堂③诗。
  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
  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
  【注】 ①人日:旧时称农历正月初七。愚斋:张纬,字纬文,号愚斋,金亡后居燕京。与元好问交谊深厚,书信往来频繁。②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③草堂:杜甫晚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