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5份)
- 资源简介:
二轮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专练
二轮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题专练.docx
二轮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专练.docx
二轮复习:古代诗歌艺术技巧题专练.docx
二轮复习:古代诗歌语言题专练.docx
二轮复习: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专练.docx
二轮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专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卜 算 子
[宋]吴潜①
春事到西湖,处处梅花笑。抖擞长安车马尘②,眼底青山好。
身世两悠悠③,岁月闲中老。极目烟波万顷愁,此意谁知道。
[注] ①吴潜,南宋著名主战派官员。本词大约写于他赋闲之时。②长安车马尘,借指仕途上的纷扰与不顺。③悠悠,忧愁思虑的样子。
“极目烟波万顷愁”让你想到李煜《虞美人》中的哪两句词?二者有何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二者都使用了比喻和夸张,将愁思比作无限的万顷烟波或者滔滔不绝的江水,使其无限放大。都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愁思之深之广。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百字令 德祐乙亥①
[宋]褚生
半堤花雨,对芳辰、消遣无奈情绪。春色尚堪描画在,万紫千红尘土。鹃促归期,莺收佞舌,燕作留人语。绕栏红药,韶华留此孤主。
真个恨杀东风,几番过了,不似今番苦。乐事赏心磨灭尽,忽见飞书传羽②。湖水湖烟,峰南峰北,总是堪伤处。新塘杨柳,小腰犹自歌舞。
[注] ①德祐,南宋恭帝赵 年号,德祐乙亥即德祐元年(1275)。次年,元兵攻入临安,南宋灭亡。②飞书传羽,指元兵将至的军情报告,有人曾作诗句“羽书莫报樊城急”。
有人说,本词下阕所写“新塘杨柳,小腰犹自歌舞”和杜牧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是否赞同?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诗歌比较鉴赏的能力。本题呈现较大的开放性,考生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但要注意分析题干的情感倾向。本词作为爱国之作,传达的是国家兴亡之恨,“新塘杨柳,小腰犹
……
二轮复习:古代诗歌艺术技巧题专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即 目①
[清]林则徐
万笏②尖中路渐成,远看如削近还平。
不知身与诸天接,却讶云从下界生。
飞瀑正拖千障雨,斜阳先放一峰晴。
眼前直觉群山小,罗列儿孙未得名。
[注] ①嘉庆二十四年(1819),林则徐被任命为云南乡试正考官。这首诗是途经贵州时所作。②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万笏”比喻高耸的群山。
★(1)尾联中的“眼前直觉群山小”与杜甫《望岳》中的哪两句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
参考答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瀑布“拖”来千座高山上的雨水,倾泻而下;斜阳特意放一座山峰先行生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瀑布倾泻而下和夕阳照耀在山尖的美丽景象,前者壮观,后者柔美,两种风格的美融为一体。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唐]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注]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注] 太白:太白星。
★(1)简要赏析“看君马去疾如鸟”的妙处。
答:
参考答案:“看君马去疾如鸟”以一个“看”字领起,啧啧赞叹之声如闻于耳;以鸟形容马,不仅写出其疾如飞,又通过其小,反衬出原野之广阔;本是“五月行人少”的火山,现在竟飞来刘判官这样一只不避烈焰的勇敢的“鸟”,令人肃然起敬,形象地写出了刘判官一往无前的气概。
……
二轮复习: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专练
1.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1)~(2)题。
杂 诗
[西晋]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皎皎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1)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①借景抒情,秋的萧瑟唤起了诗人的感伤。②叠词运用。“冽冽”“皎皎”“嗷嗷”等叠词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音乐性。③化用诗句(典故)。“白露为朝霜”化用《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生命流逝的感伤和有志不得施展的感慨。前四句描写时节变换引发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伤,秋的物象凋零与诗人生命的凋零相对应。中间四句写诗人因人老志不达的失落而愁肠百结,夜不能寐。后四句通过“局四海”“守空堂”“岁暮”等词语抒发了对生命流逝的感伤和有志不得施展的感慨。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菩 萨 蛮
[宋]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1)“江山如有待”运用了何种手法?请赏析其妙处。
答: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手法,作者不直接述说自己向往大自然的美好,而从对方着笔,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
★(2)该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