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应考指导训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初中素材 / 中考专题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4/25 8:24:5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650个字。
文言文阅读应考指导训练
【考点前瞻】古诗文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提高自身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传承传统文化有着重要作用。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施行,近年来各地中考加大了对古诗文阅读的考查力度。纵观近年来的文言文阅读题,有以下特点:
一、所选语段多以课内的基本篇目为阅读材料,约占70%;课外阅读多选浅显易懂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约占30%。一般是课内外兼顾,注重考查阅读迁移能力。
二、考查的知识比较全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顺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句读。
2.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理解句子的大意。
3.了解课文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4.了解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尤其可喜的是一些展示个性的开放性试题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我们应予足够的重视。
三、题型由客观选择题向主观表述题发展,且日趋增多。
【复习指要】文言文阅读多选课内内容,因而最可靠的方法是扎扎实实地掌握课文内容,特别要注重书中注释。复习时应注意:
一、善于归纳。进入综合复习阶段,很有必要对常考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纳,以便宏观地、全面地、具体地掌握知识。
(一)实词     实词中常考的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例:
1.词性活用。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域”、“固”、“威”、,“域”原指界限,文中意为“限制”;“固”原坚固,文中意为“巩固”;“威”原指“威武”,文中意为“威慑”。
2.通假现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畔”通“叛”,作“背叛”讲。
3.古今异义。“池非不深也”,“池”,古代指“护城河”,现在作“池塘”讲。“委而去之”,“去”,古义“离开”,现在作“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讲。
4.一词多义。“得道多助”的“得”意为“符合”,“必有得天时者矣”的“得”意为“遇到”。
当然归纳时不一定局限于某一篇课文,在复习时遇到新的解释不妨就记录下来。如“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得到(《鱼我所欲也》)。“悠悠然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知道(《始得西山宴游记》)。“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希望(《上枢密韩太尉书》)。
(二)虚词    文言文虚词数量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也比较复杂。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语句。复习时应注意归纳常用虚词“之、其、而、然、则、乃、以、于”等的一般用法,并为它们的每一种用法列举二三个典型例句。以“之”为例:
1.作代词,代指人、事、物。
肉食者谋之:代指迎战齐国一事。(《曹刿论战》)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代指项燕。(《陈涉世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