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学案
- 资源简介:
约11210字。
第13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
1.识字辨形
卷帙(zhì ) 已臻佳境(zhēn ) 豁然开朗( huò)
苍穹(qiónɡ ) 点缀(zhuì)
2.辨清词义
(1)做客 作客
[辨析] 读音、词性相同,都有“当客人”的意思。从时间上看,“作客”时间长,“做客”时间短;从参照对象看,“作客”者是相对于“当地人”而言,“做客”者是相对于“主人”而言;从处所看,“作客”之处一般是地方、区域,“做客”之处一般是单位、家庭;从目的来看,“作客”通常是因为求学、谋生、创业等原因而寄居在他乡,现实功利性较强。“做客”则是因为接受别人的邀请或主动探访别人,目的是沟通感悟,交流思想等。
[运用] ①应“艺术人生”主办方邀请,冯巩________该节目,与主持人朱军品酒、品情、品人生。
②在________他乡、旅途孤寂之时,两位诗人不约而同地想到昔日朋友,写诗以寄情。
(2)偶然 偶尔
[辨析] 都表示不经常性。“偶然”着重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跟“必然”相对;“偶尔”着重于数量,次数少,跟“经常”相对。
[运用] ________预测到一项诺贝尔奖也许并不难,但是能够连续预测九项诺贝尔奖,就不能仅仅归结于________吧。
[答案] (1)①做客 ②作客 (2)①偶尔 ②偶然
3.积累词语
(1)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
(2)牵强附会: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1.走近作者
(1)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2)王佐良,1916年2月12日生,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原清华大学外语系),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1949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1995年1月19日,于北京去世。
2.探寻背景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世界文学是一个丰富无比的宝库,因为太丰富了,以致常使我们有不知从何处下手阅读之感,黑塞这本书正是作为阅读世界名著初阶而写的。黑塞是个优秀的作家,具备了作家本有的、深具人性的智慧,同时又是一个善于读书、博览书籍的人,由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