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文化生活》学案
- 资源简介:
约35190字,附单元质量检测试题。
第四单元 参与家乡(社区)文化生活
(学习任务群 当代文化参与)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本任务群的学习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1.聚焦特定文化现象,自主梳理材料,确定调查问题,编制调查提纲,访问调查对象,记录调查内容,完成调查报告,就如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等专题展开交流研讨。
2.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开展社区文化调查,搜集整理材料,对社区的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生活演变等进行分析讨论,增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通过各种传媒,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观点,聚焦并提炼问题,展开专题研讨,解释文化现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对各种文化现象的认识能力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
3.建设各类语文学习共同体(如文学社团、新闻社、读书会等),在阅读、表达中探析有关文化现象,拓展视野,培养多方面语文能力;通过社会调查、观看演出、参与文化公益活动等,丰富语文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当古宅老井逐渐消失,当故乡旧院化为记忆,当魂牵梦绕的东西荡然无存,我们的乡愁该安放何处?“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留住乡心,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让我们聚焦家乡文化,穿过大街小巷,走过小桥流水,寻访幼时玩耍的村落,寻觅我们的生命成长痕迹。通过调查走访找到我们的文化属性,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在反思回顾中筑牢我们的信仰和根基。
1.语言建构与运用:认真阅读关于家乡文化的文章,进一步积累词语,形成较好的语感,学写访谈记录、调查报告。
2.思维发展与提升:认识自己的家乡(社区),见证时代的变迁,思考家乡与自我成长的关系;学会按一定意图取舍材料。
3.审美鉴赏与创造:热爱家乡(社区)的风物,珍爱古迹遗存、风土民俗等,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
4.文化传承与理解: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解释相关文化现象,积极参与家乡(社区)先进文化建设。
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我们居住的家乡有着各色人物、多样景致和独特习俗,承载着丰富的记忆与情感。也许某个人物留下了动人的故事,也许某幢建筑有着不朽的价值,也许某个物件有着特殊的来历,这些都值得我们寻访探究。
阅读学习资料《访谈法》,了解访谈的含义和类型、访谈的准备和技巧,概括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