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课后知能提升练习题(3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选修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3/28 22:03:0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练测课后知能提升:第1单元(3份)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练测课后知能提升:第1单元 一 长恨歌.doc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练测课后知能提升:第1单元 二 湘夫人 拟行路难(其四) 蜀相 书愤.doc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练测课后知能提升:第1单元 三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 越中览古 一剪梅 今别离(其一).doc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一 长恨歌
  一、古诗文阅读
  (2019•山东临沂市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萧处士游黔南
  白居易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
  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
  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老萧郎”照应诗题人物;下句用比喻手法,对人物进行生动形象的刻画。
  B.颔联下句写萧处士痛饮美酒,不思恋故园,为下文写萧处士即将前往黔南作铺垫。
  C.诗歌前四句着力刻画萧处士的形象,点明其能文好饮、年事渐高、四处漂泊的形象。
  D.诗中写“巴峡”“猿”,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感情基调相似。
  解析:选B B项,“痛饮美酒,不思恋故园”说法不妥,应该是四海漂泊、思念家乡时,以酒寄情。
  2.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意思是那里环境恶劣,想到如此让我心忧,那么就让我们今天在磨围山伴着苍苍明月,痛饮美酒,不醉不休。本文是送别诗,面对即将远行的朋友,诗人心中有对友人离别的不舍,想借酒表达惜别深情。“磨围山月正苍苍”,展现磨围山山色苍苍,辽阔无边,暗含着对友人此去前路漫长、路途艰辛的担忧。
  答案:①依恋与不舍。劝即将远行的友人一醉方休,表现了饯别的款款深情,对友人的依恋与不舍。②关切与担忧。诗歌尾联以景结情,月光朗照,磨围山山色苍苍,辽阔无边,暗含对友人前路漫漫、旅途劳顿的关切与担忧。
  (2019•湖南长郡中学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别葛使君①
  王安石
  邑屋为儒知善政,市门多粟见丰年。
  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
  客幙雅游皆置榻②,令堂清坐亦鸣弦③。
  ……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二 湘夫人 拟行路难(其四) 蜀相 书愤
  一、古诗文阅读
  (2019•安徽A10联盟开学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
  次韵陈履常雪中①
  苏 轼
  可怜扰扰雪中人,饥饱终同寓一尘。
  老桧作花真强项②,冻鸢储肉巧谋身。
  忍寒吟咏君堪笑,得暖欢呼我未贫。
  坐听屐声知有路,拥裘来看玉梅春。
  【注】 ①本诗作于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赈济颍州雪灾百姓之后。②强项:形容性格刚强不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次韵”要求和诗依照原诗用韵的次序,“酬”则仅指以诗文相赠答。
  B.诗人体验了雪中灾民的饥寒与痛苦,对他们的遭遇寄予了深切同情。
  C.诗中描写老桧和冻鸢,一刚强一巧谋,敏锐抓住了它们的形象特点。
  D.诗人表面上对陈履常忍寒吟咏加以讥嘲,实则赞美了他高雅的情趣。
  解析:选B “体验了雪中灾民的饥寒与痛苦”过甚其辞,颈联“得暖欢呼我未贫”诗意显豁。
  2.如何理解这首诗最后两句的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诗人借助动作和心理描写,突出了听到木屐声后想要踏雪寻梅的激动与急切;②表达了诗人对傲雪梅花和盎然春意的渴盼之情,也抒发了诗人对灾民得以赈济的喜悦之情。(意思答对即可)
  (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暮春上塘道中①
  范成大
  店舍无烟野水寒,竞船人醉鼓阑珊。
  石门②柳绿清明市,洞口桃红上巳山③。
  飞絮著人春共老,片云将梦晚俱还。
  明朝遮日长安道,惭愧江湖钓手闲。
  【注】 ①此诗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年),当时范成大由水路赴临安(今杭州)应试途中。上塘:从海宁县经余杭县直抵杭州的一条河流。②石门:位于今浙江省桐乡县中部的古镇,因春秋时吴越交战垒石为门而得
  ……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三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 越中览古 一剪梅 今别离(其一)
  一、古诗文阅读
  (2019•甘肃天水市一中质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④。
  【注】 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④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自嘲之意。
  解析:选B B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感慨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要注意结合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倾向,并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故选B。
  2.尾联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解析:题干问的是“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是考查诗歌抒情的方式。“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意思是“今日生离死别,对泣默然无声;何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