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课后限时作业(4份)
- 资源简介:
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限时作业第五单元(4份)
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限时作业14 六国论.doc
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限时作业15 伶官传序.doc
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限时作业16 祭十二郎文.doc
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限时作业17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doc
课后限时作业(十四)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率:全部,一概
终继五国迁灭 迁:改变
B.固不在战矣 固:本来
诚不得已 诚:实在
C.举以予人 举:全部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数:天数、命运
D.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既:已经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确定,断定
C 解析 举: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暴秦之欲无厌 学而不厌
②不爱珍器重宝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③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
④革灭殆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⑤或曰:六国互丧 或曰此鹳鹤也
⑥却匈奴七百余里 李牧连却之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⑤⑥ D.③④⑤
C 解析 ①满足。②吝惜;爱惜。③招致;邀请。④几乎;危险。⑤有人。⑥击退。
3.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C.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D 解析 A、B、C三项均为连词,表转折,但是,却。D项,连词表因果,因而。
4.对下列句子中“为”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邯郸为郡 ④圣人之所以为圣
A.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一样
B.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
C.①②③④读音相同,③④意义相同
D.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不一样
C 解析 都读“wéi”。①被;②治理;③成为;④成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序八州而朝同列 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⑤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A.①③⑤ B.②④⑥
……
课后限时作业(十六)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B.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C.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D.敛不凭其棺
C 解析 A项,“羞”通“馐”,美味食物。B项,“世”通“逝”,死。D项,“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不省所怙 吾往河阳省坟墓
B.将成家而致汝 衔哀致诚
C.汝之子始十岁 始速祸焉
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C 解析 A项,知道;探望。B项,使……来;表达。C项,都解释为“才”。D项,穷尽;处境困难。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C 解析 ①⑦指示代词,“那,那些”;②⑧人称代词,“你的”;③⑤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④人称代词,“他的”;⑥连词,“假如”;⑨语气助词,表揣测语气;⑩人称代词,“他,他们”。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B.又可冀其成立邪
C.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 D.未可以为信也
C 解析 A项,古义,过不了多久;今义,几何学的简称。B项,古义,成长立业;今义,(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D项,古义,把……当作是……;今义,认为。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B.惟兄嫂是依
C.其又何尤 D.技经肯綮之未尝
A 解析 A项为状语后置,其他三项为宾语前置。
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季父”表明韩愈是韩老成的四叔。
B.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子为孤,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妻为鳏。
C.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祭奠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
D.十二郎,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这里以行第称呼韩老成。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又称郎子。
B 解析 “幼年丧父”应为“孤”,“老而无子”应为“独”。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