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突破训练:古代诗歌阅读(3份)
- 资源简介:
2020高考语文二轮突破训练古代诗歌阅读
2020高考语文二轮突破训练-“古诗歌形象题”增分练.doc
2020高考语文二轮突破训练-“古诗歌情感题”增分练.doc
2020高考语文二轮突破训练-“古诗歌语言题”增分练.doc
“古诗歌情感题”增分练
(时间:60分钟 满分:88分)
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11分)
元 夕
王守仁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弟集,重闱[注]应念一身遥。
[注] 重闱:旧时可称父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从题目可知,此诗写于正月十五之夜,颈联“月满虚庭”的景色与此相应。
B.首联将家乡的繁华热闹与蛮村的孤寂寥落相对比,突出了各地风俗的不同。
C.“独”字描写作者身在荒凉之地,元夕时一人枯坐的情形,更添悲苦之情。
D.颔联写出了作者的寂寞失落,如今身边只有经书相伴,却无车马往来相邀。
E.颈联对仗工整,写出了初春时节残雪还未消融而梅花已率先开放的景象。
解析:选BD B项,“突出了各地风俗的不同”错,此处只是在强调作者的独处境地;D项,“颔联写出了作者的寂寞失落”错,没有车马相邀出游对作者来说是一件乐事,作者并不为此而感到寂寞失落。
★(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①诗的最后一联运用想象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3分)②作者想到元宵佳节,诸弟齐集堂上赏灯的热闹情形,想到父母一定会牵挂孤身在外的自己,从而更加突出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
曹 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注] 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带。②上国:指京城。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前往南海必经之地。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此处借指出世隐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古诗歌形象题”增分练
(时间:60分钟 满分:88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贯 休
水香塘黑蒲①森森,鸳鸯 ②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③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 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② (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③柘(zhè):一种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一、二两句描绘了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暗颂了村民的勤劳。
B.三、四两句描绘了美好和谐的农家生活,寄托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向往。
C.后四句塑造了包括诗人在内的四种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最后两句中山翁见诗人到来,热情地向他兜售自家产品,希望他住下来能多用多买。
E.此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在晚唐缠绵颓废的诗风中,可谓独树一帜。
解析:选DE D项,“向他兜售自家产品,希望他住下来能多用多买”有误,应是表现了山翁好客的性格特点;E项,晚唐诗风不是“缠绵颓废”,而是“绮丽纤弱”。
★(2)本诗最后两句刻画了“山翁”怎样的性格?一个“熟”字回应了上文哪些情景?(6分)
答:
解析:第一问,概括山翁的性格,注意尾联的关键词“留、笑、指”。第二问,考查“熟”字的妙用,要明了“西坡瓜豆熟”对于农民的重大意义。正是因为丰收,所以才会有和乐美好的乡村生活。
答案:最后两句诗通过刻画山翁殷勤地留宿和“笑指”等词语的渲染凸显了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特点。(3分)本诗在末尾用一“熟”字回应上文“满塘黑森森的香蒲”与“田头地垄的桑柘”以及“蚕娘洗茧”等情景。(3分)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2)题。(11分)
秋登越王台①
康有为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龙蛇最可哀。
……
“古诗歌语言题”增分练
(时间:60分钟 满分:77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 ①几度:几次,此处犹言“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
(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写举杯劝饮,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E.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别之情,不胜黯然,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解析:选BE B项,“诧异、自责的神态”错,应该是“欣喜、惊奇的神态”;E项,“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错,应是由上次的别离说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最后写惜别。
★(2)颈联中的“寒”“暗”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炼字技巧,需从“寒”“暗”二字在诗中的含义、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寒”“暗”二字出现在颈联,诗的颈联和尾联写深夜在馆中与友人叙谈的情景。相逢已难,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