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重难点创新教学方法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090个字。
小石潭记重难点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4、结合文章背景,分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熟读成诵,学习文章精准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特色。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高山流水的旷远让我们深深陶醉其中,我们不得叹服大自然的神奇。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在,就由我带着大家一起去探访一处曾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让我们一起见证一种远离俗世的美。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生齐读课题,明确本文文体。
记:古代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走近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等留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第四篇《小石潭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被后人誉为“刻画山水的圣手”“游记散文的宗师”。
3、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篁竹(huáng)卷石底(quán)为坻(chí)
为堪(kān)参差披拂(cēn cī)佁然(yǐ)
俶尔(chù)往来翕忽(xī)悄怆(qiǎo chuàng)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学读,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后分男女生比赛读,最后齐读。
三、合作交流,研读赏析
1、师点拨明确:作者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景物特点:水清、石奇、树美、鱼乐、溪身蜿蜒、岸势参差,展现了小石潭的清幽美。
①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闻声绘形”“移步换景”的写法,在移动变化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看到了奇形怪状的石头,青翠葱郁的树,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只用了四十个字,就下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生活灵活现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游鱼的活泼可爱。
②文中的“动”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