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3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3/20 16:31:1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540个字。

  9.《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桃花源记》第二课时
  学科年级:八年级
  教材版本:统编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的学生在文言文阅读方面规定的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所谓“观千剑而识器”,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有一定的阅读量。目前对于文言文教学,大家的共识是减少烦琐的讲解;注重朗读、背诵;注意字词的迁移运用;培养文言语感,而要使这种新的教学观念见成效,学生就必须接触较多的文言诗文。当然,学习文言诗文,意在了解和吸收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对诗文中所含的应该被扬弃和否定的因素,比如《桃花源记》表现出的对美好社会的赞美和向往,《陋室铭》和《爱莲说》乃至《湖心亭看雪》等,表现出的文人孤芳自赏式的清高,在今天都应该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
  本文是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打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读准课文字音。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汇的特点。(1)通假字;(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4)辨析同义词;(5)句式:省略句。
  3.了解文学家陶渊明。
  (二)能力目标
  1.借助《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查找有关词的意思。
  2.培养朗读和背诵的能力,这样可以品味语言的神韵、气势和感情色彩,体会语言形式、修辞方法、写作手法的表现力,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内容。
  (三)情感目标
  1.理解作者这一理想的进步意义和消极意义。
  2.理解作者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理想及对黑暗现实不满的精神。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