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斑点》学案3
- 资源简介:
约16450字。
2 *墙上的斑点
◎背诵名句
1.荀子在《劝学》中说自己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两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诵读经典
经典: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章句下》)
翻译:人民最为宝贵,代表国家的土神和谷神其次,君主为轻。
赏析:这充分体现了孟子的重要思想——民本思想、以民为本。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国家是为民众建立的,君的位置是为国家而设立的。轻重主次的关系是很清楚的,国家政治,一切要以民为本。
◎作者档案
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弗吉尼亚•伍尔芙
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原名弗吉尼亚•斯蒂芬,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批评家。
她的小说创作实践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的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意识流小说的地位,她的影响在文学史上经久不衰。但是,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英国国内对伍尔芙的评价一直偏低。从70年代起,英国文学研究领域却突发了对她重新研究的兴趣,甚至对她的“发疯”、相貌、癖性、爱好、私生活等等都有人进行专题研究。弗吉尼亚•伍尔芙已成为英国文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
作品:小说《墙上的斑点》《海浪》《到灯塔去》《达洛维夫人》,散文集《普通读者》两部。
◎背景扫描
20世纪前期,西方社会开始动荡不安,传统的社会结构趋于瓦解。与此同时,西方文学也是空前活跃,流派众多。尤为引人瞩目的是,一批先锋作家能够主动打破传统小说的束缚,进行大胆的革新;锁定人们纷乱复杂的意识,并以此为基点,着力表现和发掘人类深层次的内心世界以及潜藏其后的暗流涌动又瞬息万变的意识活动,进而创造出独具一格的意识流小说。
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是伍尔芙的第一部意识流作品。尽管带有些许“探索”的性质,但作者在其中运用的意识流创作技巧在其后续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与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因此《墙上的斑点》堪称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
◎文苑杂谈
意识流
“意识流”,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先驱詹姆斯创造出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词汇,用来表示意识的流动特性:个体的经验意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止不动。意识流文学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1918年梅•辛克莱评论英国陶罗赛•瑞恰生的小说《旅程》时将其引入文学界。
就文体特征而言,由于意识流小说以人物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来展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