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边的老人》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17490字。
本单元以“叙述”为话题,选择了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和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两篇小说。在对所选文本的学习中,掌握“叙述角度”“叙述人称”“叙述腔调”“速度控制”等有关“叙述”的理论知识,从而在阅读中自觉运用这些知识,对文本进行分析、品味和鉴赏,并能尝试用不同的叙述角度、叙述腔调去叙述同一个故事,以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进一步提高小说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实际写作能力。,
了解作家的创作理论,并能结合课文做针对性分析。如《桥边的老人》所体现出的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墙上的斑点》所体现出的伍尔芙的意识流手法。
对两篇文章做比较鉴赏。如在叙述风格上,两篇文章都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但《桥边的老人》对叙述的视角作了限制,而《墙上的斑点》则不然;《墙上的斑点》中的作者总是在舞台上尽情表演,但《桥边的老人》中的作者却躲在幕后。,
领会两篇作品的内容与主旨是如何表达或体现出来的。
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
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主旨的关系。
了解小说的叙述腔调和速度控制。
1 桥边的老人
◎背诵名句
1.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诵读经典
经典: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翻译:国君以老百姓的快乐为快乐,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
赏析:“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中的核心思想。孟子希望君主能够听从自己的主张,贯彻与民共乐、与民同忧的政治策略。而且孟子强调了这种政策的效果“民亦乐其乐”“民亦忧其忧”,百姓也会反过来关心君王,讲的是君民交流、朝野互动。孟子有一个“王天下”的终极目标,强调的是交流互动、兼济天下。古为今用,学习古人的经验,是为了检查我们今天的行为。习总书记“中国梦”的思想,就包含着深刻的爱民思想,这也是对古人进步思想的发展。每一个当权者,什么时候也不要忘乎所以,一定要善待百姓。百姓安,才能天下安;百姓富,才能天下兴。
◎作者档案
硬汉风格的自我塑造者——海明威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海明威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