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压缩与扩展》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14940字。
第三节 材料的压缩与扩展
学生:同一个材料,有的同学以它作为写作内容完成了一篇记叙文;有的同学用它完成了一个议论文段落。这些同学是怎样处理这个材料的?
老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这里面存在着材料的转化问题,就是根据不同文体的需要来转化所使用的材料。
学生:那么如何根据文体来具体处理材料呢?
老师:对同一个材料的使用,根据需要可以把它进行压缩,也可以把它进行扩展,这
样压缩后的内容和扩展后的内容就成为文章中的写作内容了。那么如何对
材料进行压缩与扩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课题。
压缩与扩展是进行材料转化的常用手法,这两种手法分别服务于不同的写作文体。详写就是丰富与扩展,略写就是简化与压缩。压缩与扩展是一个相对的话题。我们不能原原本本地照用材料,而要提取、摘选、概括,这是一个压缩的过程。而同时,为了主题的需要,我们又要突出与强调某一要点,这就成了扩展。所以压缩与扩展没有优劣之分,只是视需要而定。压缩与扩展,它所体现的是一个人写作能力的两个层面。
一、压缩
1.摘要和提要
进行压缩,有两种最基本的方法。一种是尽量撷取原作中的语句,经过灵活处理,加以缀合,这就是“摘要”。一种是提取原作的主要内容进行压缩性改写。这种改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原作的某些语句,也可以完全脱离原作的语言,全部转化为改写者的话语;可以大体上依循原作的表述顺序,也可以重新编排,这就是“提要”。
二者区别如下:
方法
比较对象 摘要法 提要法
适用对象 议论文与说明文 记叙文和文学写作
操作要素 摘取关键词句,简洁明了 概括主要人物、事件及过程等
对文章或语段进行压缩,有两个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一是能把文章或语段读懂、读准、读透,二是要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二者缺一不可。读不懂,读不准,读不透,会导致压缩“走样”,失去了压缩的意义。语言表达不简洁明了,甚至病句连篇,同样会使压缩的内容“变味”。
一般命题材料,无论其文字有多少,都有其核心内容,而这个核心内容往往是由关键词表现出来的。所谓关键词,一是指材料当中使用频率高的词语,二是指涉及材料关键要素的词语。我们审读材料的时候,只要把它们抽取出来,就可以确定为话题了。比如2017年浙江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