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21-3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2/25 19:54:5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8
  • 下载点数: 5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21-30)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 21 虚 词 Word版含解析.doc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 22 文言句式 Word版含解析.doc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 23 文言文断句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 24 古代文化常识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 25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 26 文言文翻译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 27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 28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Word版含解析.doc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 29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 Word版含解析.doc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 30 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

  虚 词
  (时间:35分钟 分值: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修府,拜郎中。后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故旧皆吊诩曰:“得朝歌何衰!”诩笑曰:“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及到官,设令三科以募求壮士,自掾史以下各举所知,其攻劫者为上,伤人偷盗者次之,带丧服而不事家业为下。收得百余人,诩为飨会,悉贳其罪,使入贼中,诱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数百人。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
  (选自《后汉书•虞诩传》,有删改)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县举顺孙     举:推举
  B.故旧皆吊诩曰  吊:凭吊
  C.悉贳其罪  贳:赦免
  D.诱令劫掠  诱:诱骗
  B [B项,吊:慰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乃以诩为朝歌长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①得朝歌何衰  ②大王来何操
  C.①诩为飨会  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D.①乃伏兵以待之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 [C项,“为”都是介词,译为“给”。A项,①副词,于是,就;②表判断,是。B项,①副词,多么;②疑问代词,什么。D项,①表目的连词,来;②介词,因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国相奇之,欲以为吏
  A.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 [D项和例句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句“奇”译为“以……为奇”。D项,“耻”译为“以……为耻”。A项,宽:形容词用作动词,宽容。B项,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遭受痛苦。C项,族:名词用作动词,灭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5分)
  译文:                                    
  (2)设令三科以募求壮士,自掾史以下各举所知,其攻劫者为上,伤人偷盗者次之,带丧服而不事家业为下。(5分)
  译文:                                    
  [答案] (1)不求容易的志向,不回避困难的事,这是做臣子的职责
  ……
  文言文断句题
  (时间:15分钟 分值:15分)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赵简子曰:“吾门左右客千人,朝食不足,暮收市征;暮食不足,朝收市征。吾尚可谓不好士乎?”舟人古乘对曰:“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对者六翮也。背上之毛,腹下之毳,无尺寸之数,去之满把,飞不能为之益卑,益之满把,飞不能为之益高。不知门下左右客千人者,有六翮之用乎?将尽毛毳也?”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B.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C.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D.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D [第一步:聚焦辨析重点。四个选项第五、七处不同。第二步:多方推断定答案。根据第一步找出的每项的不同停顿点,重点分析不同点的正误。如四个选项的第五处“夫珠玉无足去此”,结合上下文,很明显“珠玉无足”是个主谓结构,其后应该断开,可排除B、C两项;第七处的“也”是句末语气词,其后也应该断开,由此可以排除A项,故答案为D项。]
  【参考译文】
  赵简子在黄河上游览感到很快乐,感叹说:“怎样才能得到贤士并跟他在一起呢?”船夫古乘跪下回答说:“那珍珠美玉并没有脚,离这儿有几千里,而它们之所以能来,是因为人们喜欢它们。如今士人有脚而不肯前来,这是因为我们君主不喜欢他们吧?”赵简子说:“我身边的门客有千人,如果早饭不够吃,晚上就到市场上去征税;如果晚饭不够吃,早上就到市场上去征税。还能说我是不喜爱士人吗?”船夫古乘回答说:“鸿鹄飞得高,翱翔得远,它所依赖的是翅膀上的正羽。背上的羽毛,腹下的细毛,都是很短小的,拔去一大把,也不会因此就飞得更低;增加一大把,也不会因此就飞得更高。不知道您身边的一千门客,有能为您起到翅膀中正羽作用的吗?还是尽是些背上的羽毛和腹下的细毛呢?”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真。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
  B.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
  C.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
  D.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
  B [第一步:聚焦辨析重点。四个选项第二、四处不同。第二步:多方推断定答案。根据第一步找出的每项的不同停顿点,重点分析不同点的正误。“仲刚”“海寇邵宗愚”均为名词,且“仲刚”作“杀”的宾语,“海寇邵宗愚”作“陷广州”的主语,所以“仲
  ……
  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时间:30分钟 分值:33分)
  一、流程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和上官伟长芜城①晚眺
  严 羽
  平芜古堞暮萧条,归思凭高黯未消。
  京口②寒烟鸦外灭,历阳③秋色雁边遥。
  清江木落长疑雨,暗浦风多欲上潮。
  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迢迢。
  【注】 ①芜城:扬州的别称。②京口:今江苏镇江。③历阳:今安徽和县。
  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对诗中二、三两联进行赏析。
  推导流程:本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
  (1)确定技巧:                          。
  (2)从景物特点的角度分析。
  ①京口寒烟暮鸦、历阳秋雁是远景,清江木落、浦口风大是近景,所以二、三联描写景物的手法:                                    
  。
  ②寒烟、暮鸦、秋雁是诗人看到的景物,木落、暗浦风起都是诗人听到的,所以二、三联描写景物的手法:                  。
  ③寒烟、暮鸦、秋雁、木落、风多是诗人目睹之景,“长疑雨”“欲上潮”是诗人想象之景,所以,这两联诗运用的描写手法:           。
  (3)从景与情的角度分析表达技巧。
  这两联诗描写的环境:                      。
  这首诗抒发的情感:                       。
  所以,这两联运用的描写手法:                  。
  自主尝试:                                    
  [答案] 推导流程:(1)借景抒情
  (2)①远近结合 ②视听结合 ③虚实结合
  (3)登高远眺所见的凄迷秋景 归乡之情、羁旅之愁 借景抒情
  自主尝试:①借景抒情。借芜城登高远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