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专题跟踪检测试题(打包24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95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2/25 15:19:4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6
  • 下载点数: 1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专题跟踪检测打包24份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专题跟踪检测:10 散文阅读(三).DOC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专题跟踪检测:11 文言文阅读(一).DOC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专题跟踪检测:12 文言文阅读(二).DOC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专题跟踪检测:13 文言文阅读(三).DOC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专题跟踪检测:14 古代诗歌阅读(一).DOC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专题跟踪检测:16 名篇名句默写(一).DOC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专题跟踪检测:17 名篇名句默写(二).DOC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专题跟踪检测:18 语用选择题(一).DOC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专题跟踪检测:19 语用选择题(二).DOC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专题跟踪检测: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DOC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专题跟踪检测:20 语句补写.DOC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专题跟踪检测:21 图文转换.DOC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专题跟踪检测:22 语言表达得体.DOC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专题跟踪检测:23 仿 写.DOC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专题跟踪检测:24 压缩语段.DOC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专题跟踪检测:25 写 作.DOC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专题跟踪检测:2 论述类文本阅读(二).DOC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专题跟踪检测:3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DOC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专题跟踪检测:4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DOC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专题跟踪检测:5 小说阅读(一).DOC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专题跟踪检测:6 小说阅读(二).DOC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专题跟踪检测:7 小说阅读(三).DOC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专题跟踪检测:8 散文阅读(一).DOC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专题跟踪检测:9 散文阅读(二).DOC

  专题跟踪检测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建议用时:20分钟)
  (2020•河北天一大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能够把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从根本上讲清楚的,迄今只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总体来看,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自然人化。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排除宗教领域,辩证法的哲学研究把自然视为拟人的神秘活体,唯物论的哲学研究把自然视为远人的机械实体。前者以黑格尔为代表,后者以费尔巴哈为代表。马克思主义汲取了其中的合理内核和基本内核,建立了高超的历史自然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自然的“人化”问题,即自然与社会统一的问题,其意义在于指出了社会发展是自然发展的延续,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关系的中介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把自然和社会孤立起来对待,就必然无法清楚认识和正确处理现实问题。
  第二,自然异化。人的基本特征是创造,是人的本质力量外化,外化使得人与自然同步提升。如果外化的结果不是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增强,而是成为人的对立面,这就是异化。人与自然在早期有一种原始的统一性,但这是本质力量低下的表现。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使人对人的依赖和人对自然的依赖,变为人对物的依赖。高度分工把人挤压在各个狭窄的领域,使人的专长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人的创造性和动物性都被激发到顶峰。对个利的追逐造成人对人的冷酷剥离和人对自然的猛烈剥夺。社会财富和社会交往都发生根本改变,人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异化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也有发生,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为严重。
  第三,自然归化。《资本论》预言:“社会化的人,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自然辩证法》提出关于“两个提升”的论断:“只有一种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人与自然的协调和人与人的协调一致,这是对原始协调的辩证复归,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的历程,而不是乌托邦,这种复归是人心所向。
  (摘编自欧阳志远《论“三个自然”与生态文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各自代表的自然观虽然差别很大,但都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有着重要作用。
  B.人的本质力量外化的结果既可以是使人的本质力量增强,也可以是成为人的对立面,后者就是自然异化。
  C.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依赖对象是物,人的创造性和动物性被大幅激发出来,异化现象极其严重。
  D.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归化需要一个必要前提,即一种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
  B 解析 “后者就是自然异化”错,原文第三段的表述是“如果外化的结果不是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增强,而是成为人的对立面,这就是异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二段通过与马克思主义诞生前的两种自然观的比较,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自然观的高超。
  B.文章第二段在论证了自然与社会统一的关系后,从反面指出将两者孤立对待的危害,有现实针对性。
  C.文章第三段先阐释什么是异化,再论证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和自然的严重异化,论证逻辑非常严谨。
  D.末段直接引述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相关表述,使我们对自然归化观点的理解更清晰透彻。
  A 解析 文章第二段介绍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两种自然观,并非是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自然观进行比较以论证马克思主义历史自然观的高超,而是介绍马克思主义历史自然观与这两种自然观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与社会是统一的,社会发展是自然发展的延续,不能把两者孤立起来对待。
  B.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关系,这应是两者互为中介的根本原因。
  C.异化分为人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人的异化是人造成的,自然的异化是自然造成的。
  D.所谓自然归化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产生的自然异化复归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原始协调。
  A 解析 B项,根据原文可知,“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关系”和“两者互为中介”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C项,“自然的异化是自然造成的”错,根据原文第三段“对个利的追逐造成人对人的冷酷剥离和人对自然的猛烈剥夺”可知,人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都是人造成的。D项,根据原文第三段“异化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也有发生”可知,“市场经济条件下才产生的自然异化”的说法错误。
  (2020•河北衡水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
  美育一般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美术教育,一种是审美教育,后者大体可以涵盖前者。审美教育不仅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素养的培育,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审美教育;不仅包括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教育,也包括各种审美实践场景中艺术技巧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审美价值观塑造
  ……
  专题跟踪检测3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
  (建议用时:24分钟)
  (2020•广东珠海摸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材料一:
  (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材料二:
  调查数据显示,纸电一起读是受访者阅读的主流。55%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一年同时阅读纸质书和电子书。与此同时,随着数字阅读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以电子书阅读为主。19%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一年主要阅读电子书。
  同时,调查还显示,近年来新兴的有声书是纸质书和电子书之外的一个有益补充,有12%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一年会同时阅读纸质书、电子书和有声书。仅阅读有声书的受访者占比仅为0.24%,有声书仍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从年龄段看,“50后”“60后”和“70后”相比其他年龄段会较多接触有声书。
  (摘编自任晓宁《数字阅读这些新趋势值得关注 有声书市场
  发展空间大》,《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年4月25日)
  材料三:
  获取的便捷性、内容的丰富以及付费水平皆为市民选择数字阅读的重要条件。手机成为市民数字阅读最重要的载体的态势已经形成。针对“数字阅读时使用最多的载体”这一问题,“手机”“网络在线阅读”“IPAD/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仍然是排在前四的选项。自2012年以来,“手机”一直稳居第一,且所占比例总体呈上升态势,今年的比例高达44.55%,比去年的43.59%增加了近1个百分点,逼近总比例的一半。“从不进行数字阅读”选项连续三年都排在最后一位,从反面说明数字阅读几乎是全民参与的。
  传统观点曾经认为“数字阅读适合浅阅读,纸质阅读适合深阅读”,但随着数字阅读群体和范围的扩大,数字阅读肯定会不再局限于浅阅读,这可以从“使用数字设备进行阅读的主要对象”中“学习资料”和“专业资料”连续三年的位次都持续上升的调查结果得到佐证。数字阅读因其内容丰富、查询便捷、终端共享、携带方便、成本低廉等给读者带来诸多便捷,但其存在的问题如“容易导致视觉疲劳”“权威性不足”等也成为痼疾。
  在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的时间分配上,从2012年至今,“纸质阅读>数字阅读”已经连续七年高于“数字阅读>纸质阅读”。与往年略有不同的是,2018年“数字阅读>纸质阅读”的比例略有回升,由2017年的34.13%上升到36.83%,可以看作是数字阅读逐渐走高的讯号。
  此外,纸质报纸在新媒体面前继续丧失时效性优势。在每天阅读纸质报纸的时间上,“基本不阅读”从2016年到2018年已经连续三年排于首位,2018年占比41.15%,比2017年骤增10.41个百分点。“基本不阅读”人数的明显增加以及其他阅读时间段人数的减少,反映出新媒介的不断发展、完善、广泛使用,及其在时效性和即时性方面的巨大优点,对纸质报纸这样的传统新闻媒体的打击是致命的;报纸“阅读量”的总体不断下降态势难以逆转。
  (摘编自包永婷《2018上海市民阅读报告:数字阅读全民参与
  手机成最重要的载体》,东方网2018年8月21日)
  材料四:
  纸质书生命力犹存,网店渠道拉动图书零售市场增速回升。《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2016年仍有51%的读者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书阅读,超过倾向于进行手机、互联网在线阅读的读者比例之和。数字化阅读适合快速高效、碎片化的轻度阅读,对于那些呈体系化的深度内容(哲学、经典文学、经济学理论等),传统纸质阅读仍具优势。从图书销售来看,2017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14.55%,创下近年新店渠道是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摘编自《2018年中国全民阅读市场现状及发展潜力分析》)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纸书方面,北京、江苏、广东、上海和浙江的阅读指数相对较高;纸书指数较高的省份,其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较高。
  B.在线阅读方面,除北上广外,西藏、青海、重庆的电子书阅读指数全国领先,其中西藏和青海甚至高于纸书指数。
  ……
  专题跟踪检测25 写 作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
  中华民族的今天,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
  中华民族的明天,可谓“长风破浪会有时”。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指导 首先分析材料中诗句的内涵。“雄关漫道真如铁”,指中华民族的昨天处境艰难,难关坚实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指变革才是人世间正确的道路,说明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在改革中前进。“沧桑”也可指“艰难”,我们在艰难奋斗中终于迎来稳定和发展。“长风破浪会有时”则写出中华民族的强烈信心:尽管前路会有重重障碍,但中华民族终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则材料分别道尽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考生写作的时候,需要紧扣“中华民族”,明确昨日的艰难、今日的变革与奋发和明日的大好未来,并且把话题重心放在今日之做法和明日之期待上。参考立意如下:①在改革中期待未来;②而今迈步从头越;③我的中国梦;④坎坷已过,复兴在望;⑤继往开来,奋斗不息;等等。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认真的崩溃”是国外某著名研究者的观点。他指出,传承已久的认真精神在该国青年人中已经趋于崩溃:他们开始秉持知足常乐的信条,刻意追求情调和新颖,一味强调个性张扬和活出自己;他们对“为讨碗饭吃而工作”不屑一顾,不想为实现某一目标去努力,甚至拒绝成名成家……
  材料二:近期,“996”成为国内热点话题,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讨论。所谓“996”,是指每天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其背后反映了工作与休息、奋斗拼搏与闲适自得、员工权利与企业发展等社会新问题。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怎样看待“认真的崩溃”和“996”现象?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指导 材料一提出“认真的崩溃”这一概念,介绍了国外某著名研究者的观点:传承已久的认真精神在该国青年人中已经趋于崩溃。由材料可知,这一概念含有褒扬认真、贬斥纵恣的意思。材料二提到“996”现象,其中“工作与休息、奋斗拼搏与闲适自得、员工权利与企业发展等”是“996”现象涉及的社会问题。从企业发展角度看其是有利的,从员工自身角度看则有不利的方面,考生要学会辩证分析。综合两则材料,二者关注的都是该不该选择奋斗、如何奋斗的问题。参考立意如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