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6
- 资源简介:
约2040字。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刨刮、龟裂、楔形文字”等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与说明的逻辑顺序,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有趣。
3.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巧妙剪裁法”:长文短教,引导学生充分朗读,选点进行评说,引导学生趣味学习。
“关键词句学习法”:抓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把握文章层次。
抓中心句,把握关键部分的中心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懂得珍惜时间,为人生留下更多有价值的印记。
2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明确说明对象,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并会赏析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难点:
1.理清层次关系与掌握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漫谈时间,总有一些时间值得我们期待和铭记。
3月14日,140年前的这一天,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诞生;140年之后,继爱因斯坦之后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去世。这是时间的记忆和巧合。霍金一生致力于探索时间和宇宙的起源。霍金先生去世了,但他对时间宇宙的探索与他那旷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却被文字永远铭记在了时间里。
那么在地球上还没有人类文明出现的时候,到哪里去寻找时间的踪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下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去书中寻找答案吧。
二、感知文章,品味语言
1.扫清字词障碍
腐蚀(shí) 山麓(lù) 粗糙(cāo) 龟(jūn)裂
刨(bào)刮 沟壑(hè) 地壳(qiào) 楔(xiē)形文字
2.速读,贴标签,理清说明顺序
老师这里有4个小标题,“岩石是时间的脚印”、“岩石的毁灭与新生”、“石头上的历史痕迹”、“岩石我们寻宝藏”。它们分别可以归纳一些段落的内容,请将它们写到对应段落的开头,作为小标题。
在同学们贴标签的同时,分析各部分作用并板书
A 岩石是时间的脚印——引出说明对象 逻
B 岩石的毁灭与新生——记录岩石的方式之一 辑
C 石头上的历史痕迹——方式之二(ppt呈现几种痕迹) 顺
D 岩石我们寻宝藏 ——重要意义 序
3.寻读,说过渡,把握层次衔接
严密的逻辑顺序,脉络清晰地给我们介绍了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不仅如此,文章中还存在大量的段落,它们只有一句话,却在结构上提示重点内容,标示层次结构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文章衔接紧密。请同学们找出这样的句子,并以如下形式,谈谈作用。
它承接(总结)上文……
_______段是过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