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上海市黄浦区七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9560字。
2018-2019学年上海市黄浦区七年级(下)
期中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25分)
1.(10分)默写。
(1)今夜月明人尽望, 。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2) ,名纸相传尽贺冬。 (《至节即事》)
(3)千淘万漉虽辛苦, 。 (《浪淘沙》)
(4) ,菊残犹有傲霜枝。 (《赠刘景文》)
(5)枕中云气千峰近, 。 (《宿甘露寺僧舍》)
2.(9分)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甲文作者是 朝的刘禹锡,乙文作者是宋朝的 (人名)。
(2)翻译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甲文中与末句“孔子云:何陋之有?”首尾呼应的句子是 。
(4)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文作者自比诸葛亮、扬子云,并以孔子的话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居陋室,但安贫乐道以此为荣的自豪。
B.乙文作者自比陶渊明,希望人们不要贪慕富贵,要像菊花那样恬淡、隐逸、与世无争。
C.乙文作者从陶渊明谈到今世人,希望人们不要贪慕富贵,要像荷花那样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D.甲文作者从山到水再到陋室用类比的说理方式表达了陋室不陋,有德则馨的观点。
3.(6分)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加点字
尝: 唯:
(2)对“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树长在马路边却有这么多小孩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
B.树长在马路边却结了这么多果子,这一定是受了李家的苦。
C.树在说边上有很多儿子,这一定是李子很苦。
D.树长在路边却结了这么果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
(3)有人说这个七岁小儿王戎真是个气度非凡、淡定又聪慧的孩子,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35分)
4.(18分)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垃圾,还是放错地方的“宝贝”?
(一)
①可回收垃圾原本都是“宝贝”,但如果不加分类地随意填埋在土里,很多都比你“活”得长:尼龙编制的袋子或衣物自然降解需要30﹣40年时间,易拉罐需要80﹣100年;至于一些装化妆品的玻璃瓶和啤酒瓶则需要4000年,那时你的子孙都不知过了多少代了。它们被埋在土里占地儿不说,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