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2/1 15:42:0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22050字。

  清远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价值理念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义利之辩”。在历代先贤的多次辩论和阐述中,古人在关于“利益”和“道义”的价值取向上达成了共识。“义利相兼,以义为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鲜明而独特的价值准则和精神标识。
  在《论语•里仁篇》中,孔子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从而对“义利”之分给出了明确的价值判断。孔子借此论述希望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以引导社会风尚、弘扬天地间的正气,这一观点为后世儒家的“义利”思想确立了基本的价值准则。
  《孟子》开篇即详细记载了梁惠王与孟子见面时对“义”与“利”的探讨。梁惠王向孟子问道:“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回答道:“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的回答并非是说“利”不重要,而是强调“仁义”更加重要,仁义是利益的根本,正所谓“但得本,莫愁末”。
  但是,“轻利”并不是说我们不能追求自己的利益。儒家所谓的重义轻利,其核心要义在于反对“见利忘义”,而应该“见利思义”。在《论语•里仁篇》中孔子还指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这些论述表明孔子并不反对人们求富逐利。或者说,民众通过努力获得自身的利益(包括富与贵)是人性之所在,也是人们的基本权利。
  先秦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荀子在《荀子•大略篇》提到:“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荀子主张“义利两有”,既克服了片面追逐自身利益、见利忘义的错误;又避免了禁欲主义、片面推崇“存天理、灭人欲”的消极倾向。此即后世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在《利者义之和论》中则干脆提出了“义利利义相为用”的观点。苏洵的观点与“义利相兼”的观点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历代以来思想观点的精华,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凝聚和升华为“大义为重”“见义勇为”的主流文化价值趋向。显然,中国先圣先贤“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观点,在历史长河中不仅渐渐内化为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而且具有十分明显的普世性意义。它不仅是修身治国的准则,更是处理当今国际关系的重要指南。正如曾子在《大学》中指出的那样:“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价值原则,与西方文化的理解和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迥然不同。19世纪英国著名的首相帕麦斯顿有一句国际关系界耳熟能详的名言,即“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名言成为英国外交的基本准则,也是西方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真实写照。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及外交实践与西方国家具有明显的区别。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者应该首先具备必要的战略自信、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敢于为当今动荡、纷扰的国际事务提供一系列深具中国智慧的解题思路,乃至系统性的思维框架。在当今我们努力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在对外交往中自觉地把“义”与“利”的理念统一起来,自觉地把中国国家利益的要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相协调,亦是“义利相兼,以义为先”价值原则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灵活运用。
  (摘编自冯峰《义利相兼,以义为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说君子看重义,而追求利益的都是小人。
  B. 孟子认为“仁义”比“利”更重要,仁义是利益的根本、基础,没有仁义就没有利益。
  C. 荀子主张“义利可以并存”,在义的前提下,可以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D. 英国原首相帕麦斯顿“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义利观的探讨辨析,立足于当代国内国际的需要,针对性强。
  B. 文章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义利观意义的分析,也有对义利观发展过程的论述。
  C. 文章运用引用、举例、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增强文章说服力,有力论证中心论点。
  D. 文章依次分析了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观点,三个观点基本一致,为并列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义利相兼,以义为先”是中国传统文化鲜明而独特的价值准则和精神标识,历来就是人们修身治国的准则。
  B. 我们在对外交往中,要把“义”与“利”的理念自觉统一起来,这将有利于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程。
  C. 西方国家在外交上信奉“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表现出他们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就是重利轻义。
  D. “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灵活运用,就是自觉地把中国国家利益的要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相协调。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追求利益的都是小人”,说法错误,原文“这些论述表明孔子并不反对人们求富逐利。”
  B项,“没有仁义就没有利益”,说法错误,原文并无此依据。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华灯初上,乘坐浦江游船,是打开“夜上海”的一种独特方式。泛游浦江之上,凝固的建筑之美与流动的江水之音相和,让人们领略到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魅力。不只是上海,广州的夜游珠江、武汉的夜游东湖、南京的夜游秦淮河,都在游客市民中收获了较高人气。数据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