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二次周考语文学科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5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1/14 20:54:2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4 总计: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3000字。

  语文学科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我国劳动教育在推进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外生性特点:具体来说,既表现为驱力的外生性,即劳动教育每一次受到重视都源于领导人重要讲话的推动;又表现为目的的外生性,即以服务社会发展为目的。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应该以实现人的全方面发展为内在驱动和目的。这一特点导致我国的劳动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马克思、恩格斯对劳动价值观的理解主要存在着三种解释模式:第一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模式,强调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和劳动创造人本身;第二种是政治经济学的模式,强调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按劳分配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原则;第三种是教育学原理的模式,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
  从教育实践的角度看,上述阐述能够给予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在于如何理解和建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劳动价值观决定了劳动教育观,因此,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习者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本源性价值,即劳动是创造物质世界和人类历史的根本动力,劳动者神圣光荣;二是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按劳分配是合乎正义的分配原则,不劳而获、少劳多得可耻;三是让学生认识到热爱劳动、参加劳动才能实现个人的健康成长,不愿劳动、不爱劳动则会阻碍个人的全面发展。在新时代,我们要倡导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通过“以劳促全”提升心志,使学生拥有充实的人生。这一过程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人民立场和劳动情怀,是新时代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新发展。
  在观念层面,重建劳动教育观要凸显综合性与统领性,让劳动教育成为一种价值召唤。劳动教育是各种教育的统领,能够把其他一切教育内容联结在实践之中。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依靠劳动生存与发展的品质,能够增强体质、磨炼意志,还能够丰富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实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增进智慧等功能。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劳动教育的界限,劳动教育始终是与德智体美教育融合在一起的,既不能互相代替,也不能混淆。
  在实践层面,重建劳动教育观要强化激励性与基础性,让劳动成为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劳动教育不是专门的课程,不依托于某一具体的课程或具体的课堂教学时段,也没有具体的可以量化的育人任务、考核标准。劳动教育必须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归宿。因此,应该把劳动的理念和行为渗透到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使之成为一种生存方式。
  在制度层面,重建劳动教育观要突出主体性与责任性,让劳动教育成为一种制度建构。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我国教育方针的发展历程一直很重视劳动教育。但是,整个劳动教育实践存在着实施主体单一、主体责任不明确,缺乏评价、督促机制等问题。因此,国家必须完成以法律制度形式规定劳动教育主体,明确各主体的责任,建立评价、督导机制,明确劳动教育成绩的使用范围等一系列的制度建构。
  (摘编自宁本涛《重塑劳动教育观》)
  1.下列观点中能体现劳动教育“外生性特点”的一项(3分)
  A.以劳动和实践统领各种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B.将劳动教育与具体学科知识相联系,强调通过具体操作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C.强调劳动的意义是为服务经济建设,加强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劳动技术教育。
  D.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实验、创新辅导等实践活动,促进劳动教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外生性特点”使我国的劳动教育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B.文章第二段、第三段,集中阐释了塑造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劳动教育中的意义。
  C.文章从多个层面论述了重建劳动教育观的具体途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D.文章论证兼顾理论与实践,既回顾了经典理论,又总结了劳动教育实践成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生具备了“劳动神圣,劳动者光荣”的意识就形成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B.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相互融合,完成了德智体美教育也就完成了劳动教育。
  C.劳动教育缺少具体可以量化的育人任务,因此只能依靠学校和学生的自觉行为。
  D.要推动劳动教育,需要解决现阶段存在的主体责任不明、缺乏监督评价等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0年,南非正式提出加入四国峰会。2010年底,中国以轮值主席身份代表其他成员国邀请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国家”实现首次扩员。南非是南部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舆论认为,南非的加入将使“金砖国家”的地域覆盖亚、非、欧、美四大洲,进一步提升“金砖国家”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根据2010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方案,“金砖国家”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大幅增加至13.1%,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将达到14.81%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