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学案4
- 资源简介:
约3450+3640字。
第二单元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课时优案1
1.读准字音
(1)纱厨( ) (2)东篱( ) (3)盈袖( )
(4)戚戚( ) (5)将息( ) (6)两盏( )
(7)堆积( ) (8)梧桐( )
(9)乍暖还寒( )
答案 (1)chú (2)lí (3)yíng (4)qī (5)jiānɡ
(6)zhǎn (7)duī (8)wú (9)zhà huán
2.古今异义
(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古义:
今义: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义:
今义:一个挨一个地;次序。
(3)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义:
今义:用在惊讶、责备等语气的句末,表示情况十分严重,没法收拾(多跟在“还”的后面);不平常,很突出。
答案 (1)枯萎,凋零。(2)光景,状况。(3)概括得尽。
3.一词多义
(1)道莫道不销魂 悔相道之不察兮 策之不以其道
(2)寻寻寻觅觅 寻常巷陌 未果,寻病终 寻声暗问弹者谁
(3)敌怎敌他,晚来风急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秦人开关延敌 势均力敌
(4)过雁过也,正伤心 以其境过清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答案 (1)动词,说 名词,道路 名词,方法 (2)动词,寻找,搜求 形容词,普通 副词,不久 介词,沿着 (3)动词,抵挡,抵御 动词,攻击 名词,敌人,仇敌 动词,同等,相当 (4)动词,飞过,经过 副词,过分,过于 名词,过错,过失 动词,责备
1.梳理文章结构脉络,完成填空。
答案 □01薄雾浓云 □02比黄花瘦 □03雁过相识 □04黄花满地
2.下列对《醉花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首词是李清照婚后所作,重点抒发重阳佳节之际思念丈夫的心情。
B.“薄雾浓云愁永昼”,全天笼罩着“薄雾浓云”的天气使人感到愁闷。
C.“瑞脑销金兽”写院中之景:独自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
D.“佳节又重阳”有着很浓的感情色彩,突出了对重阳节
……
课时优案2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字幼安,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她是礼部员外郎李格非之女,出身名门,擅长于诗、词、文、书、画。
B.李清照以词名世,但其诗也很出名,如《夏日绝句》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流传千古。
C.李清照的作品多散佚,现存词集《漱玉词》一卷,为后人所辑,存词约六十首。
D.李清照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为闺情词,后期的词一改前期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抒发悼亡之悲和怀旧之思,以寄寓家国之痛和故土之思。
答案 A
解析 “字幼安”错,辛弃疾,字幼安。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清照《醉花阴》中写词人看到在西风中摇曳的黄花,酷似自己因相思而消瘦的身影,更增加了词人内心愁苦的词句是:“ , 。”
(2)《声声慢》中不但从视觉形象上,而且还从听觉形象上烘托凄冷悲苦氛围的语句是:“ , 。”
(3)《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将所有的凄苦、孤独、无奈的思绪,用“ , ”直接抒发出来。
答案 (1)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2)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3)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3.“黄花”“梧桐”“雨”是李清照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请将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要求:语句通顺、语意连贯,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答:
答案 (示例)在群雁南返的时节,李清照,一个比黄花更瘦的女子,在滴雨的黄昏里愁苦寂寞。红烛摇影,摇出一片晕黄;梧桐低泣,滴满一腔愁绪;微风轻拂,飘落一地黄花。
解析 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按照要求去答题;其次要注意构筑富有意境的画面,要和人物、情感相一致。
1.[高考源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醉花阴》中词人主要借助哪些意象来表露情感的呢?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我的答案:
答案 词人将“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这些意象聚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清冷萧瑟的画面。薄雾笼罩,浓云密布,室内香气氤氲已尽,天气转凉,而夏天的器物仍在。欲举酒浇愁,怎奈触景又生愁,飒飒西风中,佳人瘦菊孤影相映,只能叹息惆怅。词人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景为情设,情因景生,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合交织。
2.[高考源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究竟好在哪里?
我的答案:
答案 (1)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2)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叠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