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学案23
- 资源简介:
约3300+5620字。
第三单元
第11课 师说
课时优案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古之学者(□01古义是求学的人)必有师。师者,所以(□02用来……的)传道受(□03通“授”,传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04古义是两个词,动词“从”和连词“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05以……为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06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是故无(□07无论/不分)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08名词作动词,从师求学)道之不传也(□09表句中停顿,助词,不译)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10超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11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12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13以……为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14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答疑惑),或师焉,或不(□15通“否”,指不从师学习)焉,小学(□16古义是在小的方面学习)而大(□17形容词作名词,大的方面)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8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19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意思是看不起),今其智乃(□20竟然)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21固定的老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
……
课时优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教育是国运之本,是支撑国家发展的坚强基石,也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教师这份职业不仅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而且承担着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教师尊严受到挑战的情况依然存在。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这不仅需要教师们强化责任担当、提升个人修养,以好老师的形象滋润学生心田、深入群众心间,( ),把尊师重教落实到行动上来。
教师是高尚的职业,长期以来,我国的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 ,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要维护教师队伍的纯洁和神圣,要对有辱教师职业的人或行为予以惩治,以法治精神守护这片净土。强化教师准入制度,优化教师评价机制,切实加强待遇保障,提升教师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为师道尊严 。
让更多优秀人才 ,善为良师。完美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的体制机制,提升教师社会地位,让尊师重教 。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教师这份职业不仅承担着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而且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教师尊严受到挑战的情况依然存在。
B.教师这份职业不仅承担着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而且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尊严受到挑战的情况依然存在。
C.不仅教师这份职业承担着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而且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尊严受到挑战的情况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