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教学设计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12/31 20:19:4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00字。

  《灯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研读文本的重点段落和文句,使学生们切实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设计与文本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使学生得到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激发他们的语言和思维的潜能,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通过对文本内涵的挖掘,感受吴伯箫先生以“灯笼”为线牵引出的成长之路上的思与悟,在领略其人格风采的同时,于润物细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境界。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作者寄托的情思,激发学生语言和思维的潜能。体悟散文以“情思”为核心来构架、选材、传情、达意的创作特点。
  教学难点:
  深入研读文章中有关作者思绪飞扬和沉淀的7-10段,感受作者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独特的思与悟。
  教学方法:
  师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学生第一课时思维导图展示,用ppt循环播放,展示优秀作业,以期达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效果,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欣赏中温故而知新。)
  一、导入:
  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在民族危矣的关键时刻,根据革命形势,把人分成三大类: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显然吴老是个有知觉的人,他在将近而立之年,面对内忧外患,结合个人成长经历,以“灯笼”为线将个人对人生的知觉记录和传承下来。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掌握了字词,对文章脉络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赏读大家的作业,感慨良多,大家的知觉能力真是超乎想象,然而吴老是这样一位创作风格的散文大家:
  (课件展示吴老的创作风格)吴伯箫有一个写作习惯,就是一般不即兴成文,而是积累了一段时间的感情之后,再回过头来追述从前的经历。这样写成的散文作品,经过一番回味、洗练之后,浮光掠影变得清晰明确,片面感受便汇成了完整的印象。
  吴伯箫散文善于从“一枝一叶”的普通事物中深入挖掘,以小见大,从平凡中引申出深刻的内涵,促人积极向上。
  显然,一课时的学习还远远不够,这节课希望大家带着已有的“觉悟”,从“心”出发,深入研读文本,体悟吴老在文中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