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教学设计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12/30 20:40:0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210字。

  八年级《回延安》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教部编版
  教学内容 《回延安》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类型 讲读
  一、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生活在比较优越的现代,学习《回延安》这样特殊形式(信天游)的诗歌,可以让学生在已经学了枯燥的古诗或是乏味的现代诗中感受新颖。可以在信天游的歌曲中感受到诗歌的不同之处。在分析课文时,可以对延安的历史和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进行介绍,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是一个展示民俗文化的单元,可以让学生感受我国各具特色的民俗和淳朴的人性美。本篇课文是一首深情的现代诗歌,用陕北信天游的格式,通过对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想和对延安巨变的描写,歌颂了延安人民在战争年代的巨大贡献和如今的建设成就,表现出作者对延安的热爱。
  三、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作者的文学常识及“信天游”的特点。
  2、学习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3、有感情朗读诗歌,感受诗人热爱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教法及策略 1.采用多媒体直观法;把诗歌里所设计的图片设置为课件图片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里的内容。
  2.引导学生想象法:多媒体展示同时,引导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融入其中。
  五、媒体选择与设计 1.采用多媒体直观法;把诗歌里所设计的图片设置为课件图片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里的内容。
  2.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听,跟读,有感情的朗读,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1 教学过程 一、从十九大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导入,让同学们想一想哪些地方对我们中国革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学生明确延安后,课件导入关于红色圣地延安的图片。
  教师活动 了解延安的历史意义,通过图片文字了解,从而引出作者和延安的关系,从而引出课题。
  1.贺敬之,1924年生,当代诗人、剧作家。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
  2. 写作背景:《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阔别十年之久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的变化,心情无限兴奋喜悦,于是用陕北“信天游”民歌体方式写下诗作《回延安》,抒发了对延安的深沉怀念,对党和人民的热爱。
  3. 关于信天游:信天游又名“顺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它的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通常为两句一段,长度由一段至几十段不等。每句字数不定,但基本上以七字句为主。句中多用叠字句。修辞上多用比兴、夸张等手法。歌手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有时旋律上稍加变化。
  预设学生行为 1.了解作者的简介以及课文的背景。
  2.读题,初步感知题目里含有的热爱延安的情感。
  3 .学习陕北民歌体——信天游
  设计意图 此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明白祖国的今天是靠着无数的战争得来的,从而引出了延安,以及当时身在延安的作者,从而明白作者对延安的感情,也学习陕北民歌体信天游的格式。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学生感受不了作者久别回延安的心情。对策:可以假设十年没见的老朋友再见面的心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