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习题(4份)
- 资源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一单元(4份)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一单元 第1课 沁园春·长沙 课后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一单元 第2课 致云雀 课后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一单元 第3课 哦香雪 课后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一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
课后课时作业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阕主要是写景抒情,下阕主要是回忆往事,用词中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把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联系起来,从“谁主沉浮”的设问到“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再到“到中流击水”的壮志,鲜明地彰显出作者少年时期的 ,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
词中运用对比手法,把作者心忧天下和人民处于 之中的情景与祖国的大好河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展现了人民无法做江山主人的悲哀,作者在 ,充分显露出要改造旧天地,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胸怀。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作为一个青年,把祖国放在心中,以天下为己任,其爱国报国之情,在文中展现得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蹉跎岁月 水深火热 弦外之音 淋漓尽致
B.峥嵘岁月 生灵涂炭 弦外之音 酣畅淋漓
C.峥嵘岁月 水深火热 字里行间 淋漓尽致
D.蹉跎岁月 生灵涂炭 字里行间 酣畅淋漓
答案 C
解析 ①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蹉跎岁月: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根据“谁主沉浮”语境,应选“峥嵘岁月”。②水深火热:比喻百姓生活异常艰难痛苦。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生灵,指百姓、人民。前文语境中有“人民”,故用“水深火热”。③字里行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没有明说的意思。根据介词“在”可知,应选“字里行间”。④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语境体现了内容表达“透彻、充分”,应用“淋漓尽致”。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的热血青年
B.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的热血青年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
C.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的热血青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
D.正是需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的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的热血青年
答案 B
解析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作为状语,应放在句首,排除C、D。“需要”的应是“青年肩负起……重任”,“肩负起……重任”应是强调的重点,故排除A,选B。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从湖南农村走出的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
……
课后课时作业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少领导干部面对尖锐的话语和毫不留情的诘问,在镜头面前局促不安,有的干部甚至因此丢了“官帽”,而这些都表明电视问政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②这个醉汉不仅没有认识到闯了祸,反而还气势汹汹地质问前来处理事故的交警“前车为什么挡道”。
③吴祥同志在敌人的监狱里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不说,还被灌辣椒水,坐老虎凳,太惨了,你们一定要设法营救他。
④在国家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背景下,女教师过度集中生二胎,会让教育管理部门在人事安排上捉襟见肘,不少地方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
⑤我喜爱青衣的凤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样的小碎步,以及不温不火、缠绵悱恻的唱腔。
⑥在南极的一个小岛上,一群企鹅正在嬉戏打闹,突然,闯进来一只海狗。于是发生了惨无人道的一幕。
A.①②⑥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③④⑥
答案 C
解析 ①局促不安:局促:拘束。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使用正确。②气势汹汹:形容态度、声势凶猛而嚣张。使用正确。③遍体鳞伤:浑身受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遍体”与前面的“浑身”重复。④捉襟见肘: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使用正确。⑤不温不火:指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也指性格温和。这里应为“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⑥惨无人道:残酷到了没有一点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惨无人道”只用于人,而不用于动物,用错对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期待“五四的火炬”再次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注入青春的能量,激励新时代的广大青年,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
……
第一单元能力测评卷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国情怀已经积淀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在品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练地概括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在中国历史上,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知识分子素来强调“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和“以身许国”的救世情怀,自觉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家国情怀是滋养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必然素质。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就在于通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回应所处时代最宏大最重要的问题,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我价值。这就需要深厚的家国情怀为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人类历史的实践也证明,那些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印记和光辉形象的知识分子,无不胸怀国家、兼济天下、心系苍生,甚至是为了家国理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我们矗立起了一座座广为传颂的精神丰碑。因此,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深邃渊博的学识素养、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更加需要将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
家国情怀是现代知识分子职业精神的内在要求。在现代社会,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具有新的内涵。毋庸置疑,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精神追求的差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其他职业群体一样,知识分子是现代职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逐渐内化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时代课题的转换也为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注入了新的价值元素。知识分子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知识分子不应单纯追求个人利益,不应置社会影响于不顾,而应该将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结合。
家国情怀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丰厚精神养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任何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知识分子发挥建设性作用。钱学森、邓稼先,这些优秀知识分子的先进事迹已经表明,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需要知识分子发扬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时代精神。支撑起这种精神气质的强大动力在于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使得知识分子始终与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相向而行。家国情怀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构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涵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精神财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知识分子有责任拒绝精致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有义务为科技创新、理论创造、学术繁荣贡献力量,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光荣使命。
(摘编自《家国情怀是知识分子的高贵品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知识分子强调儒家文化的“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和“以身许国”的救世情怀及彰显内在品格的家国情怀。
B.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追求,自觉地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C.深厚的家国情怀是知识分子实现社会价值的精神动力,将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便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D.知识分子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知识分子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不应追求个人利益。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儒家文化的‘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说法错误,原文第一段“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