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卷(二)
- 资源简介:
共25题,约12910字。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卷(二)
班级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_________•郴州旅舍》)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姜夔在《扬州慢》中反用杜牧诗句,描写扬州荒凉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小彭刚进入新单位,淳朴的父亲郑重寄语:“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B.小李每晚辅导孩子做作业,每到不耐烦时,总提醒自己:“养不教,父之过”。
C.小杜在课堂上不喜欢发言,老师鼓励他,小杜回答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D.小林组织班级活动尽心尽力,老师们感叹道:“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2)选出对表格信息概括正确的一项( )。(3分)
表 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有关的重要国际承诺
年份 机构或会议 承诺文件 承诺内容
1992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21世纪议程》(第36章) 确定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方向
2002 联合国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 《约翰内斯堡执行计划》 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质上是高质量教育,是为所有人的教育,也是终身学习的过程
200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国际实施计划》 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价值观、具体实践贯穿到学习的各个方面
2014 全球全民教育会议 《马斯喀特协议》 到2030年,所有学习者都要通过包括全球公民教育及可持续发展教育等途径,掌握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和平社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201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 《塑造我们希望的未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
-2014)监测与评估终期报告》 重申可持续发展教育是21世纪优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A.可持续发展教育是20世纪末世界发展的核心主题。
B.可持续发展教育既有理念传播,又有实践测评。
C.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推动所有人获得必须的知识与技能。
D.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独立的,与其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无关。
二、阅 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修辞与新媒介(节选)
①诗歌界有一个说法基本为人们所接受,诗歌不能翻译。这句话不是说基本意思不能翻译,而是指翻译会损害诗歌原有的韵味。
②什么是文章或诗歌的韵味?有人说韵味难以言传,如果可以言传,那就是可以翻译。我基本同意这个说法。你觉得“天空未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与“天空中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哪一种更好?这两种对泰戈尔《飞鸟集》中名句的翻译高下立判。差别在哪里?前者在修辞上下了更大功夫,我觉得是修辞开拓了诗歌的意义空间。因此我想,所谓韵味就来源于修辞。其实韵味这一说法,本身就是一种修辞性表达,因为音韵本来是指声音,现在是来喻指诗歌的某种意义。所谓诗歌不可翻译,严格来说,是修辞难以翻译的缘故。修辞之所以难以翻译,是因为修辞中带有文化的全部传统。客观一点说,某种语言的历史越悠久就越美,因为语言的历史越长,语言表达就越丰富,修辞的手段会越发多彩,其意义空间就越宽阔。在这点上,我认为中国的汉语最美,因为有两千多年的语言史做底蕴。
③修辞是语言表达的手段,是语言学和叙事学诗学范畴的研究课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