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2850字。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及说明
执教者:永康市第三中学 尹妙玲
一、教材分析
《相见欢》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一首词,这是继第六单元25课《渔家傲》后,又一首当时南渡之后的作品,可以看作是对课内作品的拓展。北宋灭亡,改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转换了他们的情思,也使爱国成为了南宋时代诗词创作的主旋律。这首词由登楼入题,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郁,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下片转为抒情,格调也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因此,这首词的主题可以确定为: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情感。
语文新课标提出: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八上《教师用书》第351页教学建议强调:诗词教学要特别重视诵读,应当以诵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本节课就以设计各种形式的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欣赏品味。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准备
基于以上教材的分析以及诗词的特点,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领会诗歌的音韵美。
2.欣赏品味,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
3.在诵读中体会词人深切的亡国之痛和强烈的爱国之心。
教学准备:ppt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看来,学习诗词正确的打开方式就是——“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朗诵宋代词人朱敦儒的一首词《相见欢》
【设计意图】
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学习诗词的方法就是朗读,给学生学习诗词指明方向。
环节二:品读诗词,层层深入。
一读——知音韵
通过轻声朗读,默读,抽读,自由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设计三个逐层拔高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平仄,读出节奏。
读准字音,簪缨zān yīng 倩 qìng
读好平仄,一般平长仄短,平声韵要拖长音,如:“楼”“秋”等;仄声韵要急促而短,如“乱”“散”等。
读出节奏,才能读出韵味。如“金陵城上西楼”的停顿“金陵/城上西楼”,平平平仄平平,语速慢,语调低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