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16
- 资源简介:
约2610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营造大气磅礴的气氛,投影歌词,让学生跟唱、体味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师:这样的感慨,这样的胸襟和气概,在我们今天将要学的词里也有,这首词的标题是?生:赤壁怀古。师:那念奴娇是?
生:词牌名。
师:苏轼是宋代难得的全才,他的成就哪些?
生: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书画与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画“宋四家”
师:现在请请一个同学把全词读一下。(同学们都推举平时朗诵好的陈浩诵读)师:读的非常流畅,抑扬顿挫,极尽抒情。但如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诵读之前应先蓄势,酝酿,想象自己立于滚滚而逝的江畔,那样喷发出来的该是怎样的感情?
生:阔大的、豪迈的、雄壮的。
师:有哪些根据让大家觉得要读出这样的感情?
生:淘尽两字。师:此二字是有悲壮在里面,但不够豪迈。
生:大江和千古。
师:为什么?
生:觉得就该在这里,但说不清楚。
师:这就是传说中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学生笑)大江传递给我们的是横向的无尽头,而千古传递给我们的纵向的无始无终。从经纬给我们勾勒了一幅宏大的立体空间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地球仪状的框架)。同学们在赏析的时候应联系前后,展开想象和联想,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我们全班把这个句子大声诵读一遍(学生深情诵读,很享受的样子)
师:读得很好,可是我还有个问题啊,这个句子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浪真的能像淘沙一样淘掉风流人物吗?连浪都淘得掉,他们怎么还是英雄呢?
生:那是比喻,浪花喻时光。
师:写时光的句子你们还学过?
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师:相比之下,苏轼的更大气。这个句子让他在长江这个领域占领了后人无可超越的最高峰。但黄河方面的佳句却是谁的呢?
生(想了一下):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这又是一个时代的绝唱。那么看看“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句与第一句有哪些联系呢?提示:可以从人和人,地点和地点的关系角度考虑
生(恍然大悟):从大江到故垒,从风流人物到周郎,从千古到三国。
师:范围逐渐缩小,人物逐渐聚焦,从大到小,从远到近,从模糊到具体,最后还聚焦到周郎这个人物身上了。这就是苏轼不可取代的文学魅力。所以我们写作时也应该字斟句酌,做到前呼后应,互相勾连。
师:我有个问题不明白啊?(学生突然抬头看我)。
师:这个周郎是谁哦?
生(很得意):周瑜。
师:周郎就是周瑜,那我换成周瑜赤壁行不?
生;不行。
师:为什么?(生着急但又无法表达)
师:你们见过七老八十还叫郎的吗?
生(笑):没有。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