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第一学期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10月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9430字。
2019学年第一学期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10月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命题: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级中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的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需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掉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自己的签字笔或钢笔卸载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习总书记有关“功成不必在我”与“功成必定有我”的论述高屋建瓴(líng)、振聋发聩,充满哲学思辩,为党员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发展观、名利观确立了标杆(gān)。
B.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jí)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C.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qǐ)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D.每年的秋分,在某些地方,还讲究“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xiàn)菜,采回来一般与鱼片“滚汤”,叫做“秋汤”。一年自秋,人们借此祈求家宅安宁,平安顺遂(su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甲】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些道理都是社会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基础常识。常识一旦被忽略,就会滋生问题。【乙】“钱多、活少、离家近”,现在不少毕业生如此刻画内心最渴望的工作状态,抛去玩笑成分,应该说,这样的诉求背离了社会分配原则,凸显了大学生畸形的求职心态。
在正常社会秩序下,如果大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初,便希望寻找捷径“躺着把钱挣了”,只能是痴人说梦。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没经过多少正规考查程序,很容易让人入职,而且附加各种诱人的收入承诺和发展机会,【丙】那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一些警惕和求证——为什么天上会掉馅饼?这个公司是否正规、招聘人员是否靠谱等等……但现在,许多大学生缺少常识、急功近利,丧失了辨别是非曲直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可悲地走上了别人设下的圈套。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滋生 B.考查 C.而且 D.急功近利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中,杭州市容不仅变得更加整洁,更加美丽,而且市民也变得更守规范,更讲文明。
B.记者发现,公园晨练的老人中流行一种由松树精华做成的“神仙茶”,对这种带点儿树皮味的绿色茶剂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