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增分精练辑:第二部分专题一古诗鉴赏单诗精练(3份)
- 资源简介:
约1630+1340+1900字。
古诗鉴赏
单诗精练一 古从军行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1.这首诗与李清照的《声声慢》都运用了叠词,试赏析本诗叠词的运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纷纷”,极写凄冷、酷寒的情状,强调从军生活的辛苦;“夜夜”“双双”,写土生土长的“胡雁”“胡儿”哀啼落泪,烘托出士兵远戍的悲哀;“年年”,写士兵战死的情况经常发生。(3分)②全诗叠词的运用,不但强调了语意,增强了抒情效果,而且使诗歌更有韵律感,增强了音乐性。(2分)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结合课内所学的《声声慢》理解叠词手法,然后结合本诗叠词的运用具体赏析。叠词的表达效果通常是“强调语意”“渲染氛围”“增强抒情性”“增加韵律感”等。
2.本诗画线句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最后两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所抒之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加以比较。(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同点:都表达了厌战情绪。(2分)
不同点:本诗侧重于抒发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与不满。连年战争,将士弃尸荒野,仅换得西域蒲桃归种中原,讽刺和批判了统治者穷兵黩武,视生命如草芥的行为。(2分)
范词侧重于抒发思归与报国之情。将士们白发苍苍,思乡而夜不能寐,但仍不畏环境艰苦,承担着戍边重任,表达了诗人深沉真挚的忧国报国之情。(2分)
解析 该题考查情感比较,首先要清楚《渔家傲•秋思》两句
……
单诗精练二 登快阁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1.诗中使用了哪些意象?意境上有何特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意象:重叠的千山,无边的落木,高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清明的夜(秋)月。(4分)
特点:高远壮阔(空明阔大)。(1分)
解析 首先明确颔联的意象有“落木”“千山”“天”“澄江”“月”等,然后通过意象品味意境,重重叠叠的远山,无边的落木,辽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明亮的秋月,共同勾勒出一幅辽阔高远、疏朗寒清的秋景图。
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官场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的喜爱;③对归乡(隐居)的渴望。(每点2分)
解析 首联诗人称“痴儿”“了却”,能感受到诗人对于公事的厌烦。接着写做完公事登上“快阁”看风景。颔联和颈联都是描绘自然美景的,表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风光的喜爱。尾联中的“万里”“白鸥”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孤独思乡的情绪,和首句相呼应,体现了其归隐之志。
1.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颔联写了登高所见的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明,夜月清明。(或: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亮。)②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或: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③表现了诗人轻松欢快的心情。(或: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
……
单诗精练三 戏马台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1.请根据具体诗句,分别概括这首诗的前两联和后两联的内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的前两联,写项羽起兵江东,鏖战灭秦,最后兵败乌江的历史;诗的后两联,写眼前所见的草掩空台、云遮青山、水绕彭城的画面。(前两联2分,后两联3分,要结合具体诗句)
解析 这首诗是怀古诗,分为怀古与写今两部分。前两联怀古,后两联伤今。依据诗句内容概括即可。不可写成翻译。
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叙述:①首联叙述项羽当年横刀勒马指挥着八千江东子弟兵,在中原一带经历的一次又一次战争。②第三句叙述项羽指挥反抗秦朝的一次大规模的战争,使秦朝政权土崩瓦解的历史功绩。③第四句叙述项羽兵败垓下,四面楚歌,与虞姬诀别后自刎的结局。
对比:①第三句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取得大捷和第四句兵败垓下、乌江自刎对比鲜明。②前四句项羽生前惊天动地的事业与后两句项羽死后冷落寂寞的惨状对比鲜明,着重突出“英雄身后寂寞”,表达了诗人的感伤情绪。③前六句人事的变化很快,而自然界的变化极为缓慢,往事已越千年,而青山如故,黄河依然,物是人非之情跃然纸上。
解析 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赏析本诗叙述的手法时,可从诗句的大意入手,答出所叙述的事件或情节;赏析对比的手法时,可从项羽人生的起伏和历史与个人两种角度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