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通用版提分练习:专题一强化练(3份)
- 资源简介:
约6590+7190+16030字。
强化练一 词语专项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文学翻译是否能够准确传达原著精神?事实上,不懂法语的林纾和精通法语的王寿昌之间的合作,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向中国的读者________了文学翻译中的一个事实:翻译就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语言的合作。这意味着文学的翻译,就是不同时代的合作,不同文化的合作,还有不同人生经历的合作。也许正因如此,有关具体的翻译作品的质疑之声,总是________。当文学翻译从襁褓里的婴儿成长为一个巨人之后,质疑之声也变得越来越响亮。
多年来,总是有人________地强调时代的差异、文化的差异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差异,如何在翻译的过程里伤害文学作品原作的精神。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文学之所以长盛不衰,就是得益于差异的存在。
我________,由于语言的不同,再加上文化的差异、时代的差异和个人生活背景之间的差异,一部文学作品在翻译成其他语言的过程中,会丢失某些母语的特征和某些原作的特征,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能以此作为标准,来衡量一部文学作品的翻译是否成功。
A.阐明 不绝如缕 滔滔不绝 承认
B.挑明 不绝如缕 喋喋不休 认为
C.挑明 不绝于耳 喋喋不休 承认
D.阐明 不绝于耳 滔滔不绝 认为
答案 C
解析 阐明:讲明白道理。挑明:说透,揭穿。根据语境,宾语是“一个事实”,应选“挑明”。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绝于耳:声音不断地在耳边回响。根据语境,此处所指对象是“质疑之声”,应选“不绝于耳”。喋喋不休:唠唠叨叨,说起来没完没了。滔滔不绝:形容话多,连续不断,没完没了。此处说的是一些人反复多次、没完没了地强调,应选“喋喋不休”。认为: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做出某种判断。承认:表示肯定,同意,认可;国际上指肯定新国家、新政权的法律地位。“认为”偏重于主观的看法,主观的判断;“承认”偏重于对客观事实的认可。根据语境,应选“承认”。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全媒体时代会给舆论生态带来怎样的影响?一方面,是传播主体的大幅增加和“信息海洋”边界的极大扩展。另一方面,信息爆炸,反而会让有效信息被淹没,让人徒增骑马找马的无奈;资讯增多,各种各样的虚假新闻也________。信息传播也可能传播失真,观点表达也可能观点极化,情感传递也可能情绪泛化,舆论场上的这些新变化,既增加了舆论引导、凝聚共识的难度,同时也恰恰说明:信息芜杂,优质内容依旧是稀缺资源;________,主流声音依然是刚性需求。
信息传播的背后有价值导向,观点交锋的深处是人心向背。网上的新闻舆论阵地,正确的东西不去占领,错误的东西就会去占领。身处媒体融合的时代潮流,主流媒体更应在多元中居主
……
强化练二 病句专项练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不穷,或如摄影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美不胜收。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A.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昭示了刺绣艺术魅力的巧夺天工
B.这些作品给人带来的享受不仅是艺术上的,而且向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C.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的巧夺天工
D.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答案 D
解析 画线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不仅这些作品”语序不当,两个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面,应改为“这些作品不仅”;第二处“给后人感受了”搭配不当,介词“给”与动词“感受”不搭配,可改为“给后人展示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1886年1月20日,英国调查员发现德国索林根城有上百家“山寨”作坊,大肆仿造英国刀具,并在刀具上打上“谢菲尔德制造”的质量检查印章,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先将货品运往英国,再从英国出口到世界各地。丑闻曝光后,英国企业家愤怒地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德国制造”由此成为一个法律新词。
A.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区分开来。
B.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
C.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
D.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区分开来。
答案 A
解析 画线句有三处语病:第一处“发起”和“行动”搭配不当,可将“行动”改为“运动”;第二处“都需注明”错,应改为“都须注明”,以强调其必要性,从语意上来看,是“必须”注明,而非“需要”注明;第三处“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语序不当,应改为“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
……
强化练三 文言语句翻译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薛讷,字慎言,起家城门郎,迁蓝田令。富人倪氏讼息钱于肃政台,中丞来俊臣受赇,发义仓粟数千斛偿之。讷曰:“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报上不与。会俊臣得罪,亦止。明年,契丹、奚、突厥连和,数入边,讷建议请讨,曰:“夏草荐茂,羔犊方息,不费馈饷,因盗资,振国威灵,不可失也。”天子方欲夸威四夷,喜奇功,乃听讷言,而授紫微黄门三品以重之。师至滦河,与贼遇,诸将不如约,为虏覆,尽亡其军。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
(1)讷曰:“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子方欲夸威四夷,喜奇功,乃听讷言,而授紫微黄门三品以重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薛讷(上书)说:“义仓的粮食本是用来防备水灾和旱灾的,怎么可以断绝众人的依靠而偏私一家呢?”(得分点:“备水旱”“安”“绝”“仰私”各1分,句意1分)
(2)天子正想向四夷夸耀国威,(且)喜好建立特殊的功绩,于是听从了薛讷的建议,并授以紫微黄门三品来表示对他的倚重。(得分点:“夸威”“奇”“而”“重”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薛讷,字慎言,首次为官担任城门郎,后升任蓝田令。富人倪氏到肃政台诉讼利钱,中丞来俊臣收受贿赂,打开义仓,用数千斛粮食补偿倪氏。薛讷(上书)说:“义仓的粮食本是用来防备水灾和旱灾的,怎么可以断绝众人的依靠而偏私一家呢?”奏章呈上后,没有得到答复。恰逢来俊臣获罪,此事也就停止了。第二年,契丹、奚、突厥联合,多次入侵边地,薛讷建议请求征讨,说:“夏季茅草丰茂,正是羊羔牛犊生长的时节,不需要转运粮食,借助盗贼的物资,就可振扬国威,机不可失。”天子正想向四夷夸耀国威,(且)喜好建立特殊的功绩,于是听从了薛讷的建议,并授以紫微黄门三品来表示对他的倚重。军队到达滦河,和敌人相遇,众将士没有按照计策行事,被敌军打败,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