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湖北省大冶一中10月月考高二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11/2 16:56:3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3700字。

  大冶一中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真正高层次的诗歌鉴赏,应该透过对诗歌字句语词的诠释、结构美感的把握、对诗人生平遭际的了解以及诗人心性思想的深刻领悟,直至与诗人的心弦发生生命的共振才能最终完成。而这几个方面可以用“文学本位”“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予以概括。
  “文学本位”的鉴赏视角是一种深入诗歌内部语境的解读,它以语词涵义的训诂诠释、经史典故的查勘考据为基础,延伸到对诗歌字法、句法、章法的研析和审美。但是古代很多诗评家皆深信一切“评点笺释,皆后人方隅之见”,诗之高妙者实乃“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这种不求甚解只求会心的印象式的鉴赏风气直到清代才有根本性的改变。如金圣叹对杜甫诗的评点方法显然迥别于传统的诗评家,十分注意作品文本的形式技巧。他要“分解”唐诗,像庖丁解牛那样,“细读”这个具体文本,通过对诗歌具体语词形式的把握,达到对诗歌整体神韵的体会。可是,如果对文本的解读太具体了,就很容易变得机械、呆板,而且中国古代诗学传统中所说的“言外之意、味外之味、象外之象”等现象也的确存在。
  “知人论世”作为诗歌鉴赏的一个视角,是根据诗人的生平际遇,如家世背景、仕宦经历、婚姻爱情等推断诗歌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情感,进而诠释诗歌语词的深层意蕴。后来历代诗评家大都奉此为圭臬,因此便成为了诗歌鉴赏中最普遍、最传统的一种方法。但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在采取这种鉴赏视角时,常常会对历史背景材料的分析过于具体,甚至穿凿附会,使得诗歌的鉴赏失去文本应有的艺术美感。比如宋之问的《渡汉江》中“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极其生动逼真地把离家日久的游子在返乡途中惴惴不安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是,当“知人论世”的考据和分析,认定这是宋之问从流放地逃亡洛阳途经汉江所作时,读者心中那份美好的情感顿时烟消云散。
  “以意逆志”,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读者在鉴赏诗歌时,应当以己之心,设身处地地忖度诗人之心,这样方能领会诗歌的本旨。“志”作为诗人当时的“心境”,不仅是作诗的冲动和前提,也是由语言文字凝结在诗中的情感和思想。比如宋代诗评家以散发着儒家人伦光辉的理想人格来诠释杜诗,得出杜甫“一饭不忘君”的结论。这种对杜诗的解读,显然是以己心忖度、逆料杜甫当时之心境,对杜甫在困厄逆境中,仍然无时不北望朝廷、忠贞不渝之精神的极大肯定和颂扬。但是,这种说法是否有“过分”之嫌呢?杜诗是否处处皆表现“一饭不忘君”的忠君思想呢?人们在运用“以意逆志”的解读方法鉴赏诗歌时,先在心中定下一个自己的“意”,而后为了迁就自己这个“意”,不惜削足适履、曲为解说,这难免附会穿凿。所以,“以意逆志”还须回归诗歌文本本身,结合“文学本位”与“知人论世”,有理有据地以己之“意”去体悟诗人凝结在诗歌语词中的“志”。
  当然,从以上三方面的鉴赏视角去鉴赏一首诗歌,未必就真正能做到对一首诗作的全面欣赏,但有法可依,总比模糊的感受与盲目的偶合要切实多了。
  (摘编自朱子辉《文学本位•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试论诗歌鉴赏的三个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本位”的鉴赏视角,是一种透过对诗歌字句语词的诠释、结构美感的把握,深入诗歌内部语境的解读。
  B.“知人论世”指凭借对诗人生平遭际的了解,来推断诗歌语词的深层意蕴,进而诠释诗歌作品的思想情感。
  C.“以意逆志”指读者通过对语词形式的把握来逆料和领悟诗人当时的心性思想,从而领会诗歌的本旨。
  D.我们结合“文学本位”和“知人论世”的视角,有理有据地“以意逆志”,就能对一首诗歌进行全面的欣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通过对比论证了金圣叹对杜甫诗的文本解读方法优于传统的诗评家。
  B.文章第三段用《渡汉江》的例子证明对背景材料的分析太具体会妨害诗歌的美感。
  C.文章第四段通过对宋代诗评家解读杜诗的分析,说明“以意逆志”可能会穿凿附会。
  D.文章对三种鉴赏视角都进行了辩证分析,认为鉴赏诗歌应该更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古代诗评发展看,“文学本位”理念的成熟应晚于“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
  B.金圣叹对唐诗庖丁解牛式的解读,注重作品的形式技巧,无法读出诗歌的言外之意。
  C.鉴赏诗歌时,对作者的生平际遇等历史背景材料的考据与分析,并非越细致就越好。
  D.高层次的诗歌鉴赏,应综合借鉴不同鉴赏方式,有所取舍,直至与诗人心弦共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材料一:
  2016年8月,“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2017年9月29日,连接北京、上海,贯穿济南和合肥全长2000余公里的量子通信骨干网络“京沪干线”正式开通,通过北京接入点实现与“墨子号”的连接,是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重要基础。这条干线可满足上万用户的密钥分发业务需求,已实现北京、上海、济南、合肥、乌鲁木齐南山地面站和奥地利科学院6个点之间的洲际量子通信视频会议。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