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1560字。
江苏省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19.06
注意:本调研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浅论儒家之义
夏海
①义是一个内容丰富的道德范畴,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管子倡导“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儒家倡导“仁义礼智信”。义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畴,儒家之义强调主体性和实践性,使义既内敛为行为主体的品格,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播种下道德文明的基因,又外化为主体行为,把义由抽象的价值准则贯穿到日常生活和个人行为之中,拓展了伦理道德实践的空间。在儒家看来,义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依据,也是个人道德修身的价值取向,更是具有现实操作性的伦理道德范畴。
②义是人性的规定,孔子虽没有对人性作出判断,但他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强调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对人的品性有着重要影响。孟子则认为人性本善,将义规定为“羞恶之心”,与仁、礼、智共同构成人的本性。孟子言人性本善,虽然不无唯心倾向,却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和激励作用。这是告诉人们,所有道德行为都源自于人的本性,只要你愿意,就能够做到,而且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孟子以羞恶来界定义的内容,是对儒家之义的贡献与发展。
③一个真正的君子,是优秀道德品质的集合体,其中义是根本,表现在外面的行为是礼,有高度的文化修养;然后是态度,谦逊,不自满,不骄傲;最后是诚信,对人对事,处之有信,言而有信,自信而信他人。在孔子看来,义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论语》经常比较君子与小人的差别,最大的差别与义有关,这就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中国传统社会,君子实现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是为官从政。“学而优则仕”,孔子鼓励君子为官从政,承担社会责任,努力为大众服务,必须遵循义的原则,“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④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根基却是孝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爱不是兼爱、泛爱,而是差序之爱,即从血缘亲情之爱开始,逐渐延伸拓展开来,形成亲疏有别的仁爱关系和伦理原则,其主旨是敬长。孟子用义来规范君臣关系,明确提出君臣有义的观点,这与孔子有着些微的差别。在孔子那里,君是臣服务的对象,臣是君的下属,上下等级关系比较分明;孟子则注重君臣关系的对等性,君主是君臣关系的主要方面,其行为具有引导、统率作用。为此,孟子强调,为官从政者要做大人,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纠正君主的错误。
⑤儒家之义,既是主体品格又是行为品格,能够在任何情况下把道德的价值原则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从而使得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历久弥新,成为影响中国人道德修养和性格品质的主导力量。
(有删节)
1. 下列对“儒家之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之义强调主体性和实践性,拓展了伦理道德实践的空间,具有现实操作性。
B. 义是儒家思想的根本,外部表现为文化修养高、态度谦逊、对人对事讲诚信。
C. 儒家之义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依据,孔子把它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
D. 把道德 价值原则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的儒家之义,影响了国人的道德修养。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儒家眼里的君子,既能把义内敛为品格,又能将它贯穿到日常生活和行为之中。
B.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而孔子恰恰相反,他强调后天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改善人性。
C. 孔子的“仁爱”基于血缘亲情之爱,并由此延伸拓展形成长幼有序的伦理原则。
D. 孔子鼓励君子为官从政,目的是行君子之义,承担社会责任,努力为大众服务。
3. 请结合文意,简要说明孟子对“儒家之义”的贡献。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幽暗的林荫小径
[俄]伊凡•蒲宁
马车在一长排茅屋前停了下来,车里坐着一个身材匀称的老军人,他严厉地扫视着周围,眼神中流露出些许倦意。他从马车里跨出一只脚来,走进穿堂,朝左边的客房走去。
客房收拾得干净整洁,很温暖很干燥。客人脱下军大衣,将它扔在长椅上。他神情倦怠地用白皙瘦削的手捋了下灰白的头发。客房里不见一个人影,于是他稍稍推开通往穿堂的门,不太高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