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五县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22520字。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五县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比起传统文艺的备受重视,网络文艺的迅猛发展显得更为引人瞩目。时至今日,网络文艺已经在我们生活中无孔不入,各类网络文艺样式以其新颖的方式和新颖的内容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只需你点点鼠标,精彩纷呈的网络世界就触手可及。
当前网络文化蓬勃发展,但其中存在的泛娱乐化倾向却不容忽视。因此以传统文艺来作为价值导向,可以为网络文艺开辟更广阔的价值空间。由于现在网络文艺的发展还是以商业盈利性为主导,为了吸引眼球,博取点击量,大量低俗无聊的内容充斥了网络空间。其实现在网络文艺并不是与传统文化完全隔离,以网络小说中的仙侠小说为例,这类小说往往取材于,中国古代的神仙道化传说,其核心还是中国传统的修仙故事、侠义精神,但是除了极少数优秀的作品之外,我们所看到的,就是网络文艺对接传统文化,略显苍白而无力,大部分是对中国元素的堆砌拼贴,缺乏凝练和创新,而失去了中国文化中最精髓的人文内涵,失去了对真善美价值取向的追求,只是一味谋求感官上的愉悦。在这样的作品中,传统文化的精髓遭到背离与破坏。网络文艺创作虽然形式新颖,但是究其根本内核,现代化外壳下包裹的还是民族文化的精髓,这是不可否认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因此在网络文艺创作中,传统文化就是“根”和“魂”。运用广博的民族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是建设网络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最坚实的源泉,是发展网络文艺宝贵的材料资源宝库。网络文艺正不断在向传统文艺抛出橄榄枝,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网络文艺正欣欣向荣地开枝散叶。玄幻、仙侠、历史题材为代表的时下最火热主题的网络小说,其灵感来源都是中国远古神话。2017年爱奇艺平台的网络剧《河神》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究其原因,就在于这部网络剧取材于中国社会民俗以及民间文化,用了精美的视听语言去展现民国天津卫的风土人情,触动了观众对民俗文化的了解欲。
网络文艺迅速发展壮大,与粉丝队伍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而这样的粉丝队伍也可以被传统文艺所拥有。促进网络文艺和传统文化的创新和融合,可以解决互联网文化低俗、抄袭的弊端,同时可以帮助网络文化扩大在现实世界影响力;对于传统文艺来说,则是注入了时代的新鲜血液,拥有了长远发展的可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形成一种更具有包容性、更具时代性的中华文化,帮助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扩大国际影响力。在信息时代,这是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节选自胡文雯《论网络文艺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网络异常发达的今天,与备受重视的传统文艺相比,网络文艺的发展则更受人关注。
B. 现在的网络文艺的发展是以盈利为目的,内容缺乏人文内涵,只一味谋求感官上的愉悦。
C. 蓬勃发展的网络文艺并未与传统文化完全隔离,一些优秀的作品也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D. 网络文艺与传统文化是可以相互融合创新的,这也是信息时代对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始由传统文化这一文化软实力引起话题,引出当下网络文艺发展的主要话题。
B. 文章把传统文艺和网络文艺相互比较,指出网络文艺的繁荣背后隐藏着的主要问题。
C. 文章以引起巨大反响的网络剧为例,说明了网络文艺也在不断向传统文化汲取营养。
D. 文章最后强调网络文艺和传统文化如果互相借鉴融为一体,就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文艺如果不以传统文化为价值导向,即便再繁荣也只是表象,没有多少价值空间。
B. 现阶段网络文艺与传统文化的对接是苍白无力的,这是因为没有传统文化的人文内涵。
C. 传统文化是网络文艺的根和魂,网络文艺扎根于传统文化当中才能让人有更多的触动。
D. 创新和融合对于传统文化和网络文艺来说各有利弊,是信息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B项,“现在的网络文艺的发展是以盈利为目的,内容缺乏人文内涵,只一味谋求感官上的愉悦”错误,选项范围扩大,第二段说的是“大部分是对中国元素的堆砌拼贴,缺乏凝练和创新,而失去了中国文化中最精髓的人文内涵,失去了对真善美价值取向的追求,只是一味谋求感官上的愉悦”,前面有限制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想当年,大教育家孔子倾其一生,弟子不过三千,现在一门“慕课”,上万人平常稀松。2011年,斯坦福大学教授吴恩达把课程搬上了互联网,一门课的注册学生就突破了10万人。即便孔老夫子在天有灵,恐怕也会自叹弗如。
“互联网+教育”,推倒了学校的“围墙”,各种在线教育资源得以轻松共享。在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学校,英语老师周敏轻点几下鼠标,登录“一起作业网”,来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