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练习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必修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10/29 8:16:2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250字。

  2.2 红烛 闻一多 练习
  一、课文阅读
  阅读这首诗歌(见课文),完成1~5题。
  1.开头“红烛啊,这样红的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答案】是全诗抒情的中心和总纲。
  【解析】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么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一个“吐”字;逼真的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
  2.自读2、3节,先说红烛“一误再误”,后又写“不误不误”是不是矛盾?
  【答案】示例:不矛盾。这两节诗,诗人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
  【解析】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诗人悟彻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这正是与利已主义哲学完全对立的一种新的人生观。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
  3.怎样理解“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答案】示例:是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
  【解析】“既制了,便烧着”,便要燃烧不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人生的天职也在于奉献,活着就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智慧和才能放也灿烂的火光。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烧罢!烧罢!……监狱!” 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囵圄受着禁锢。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4.第五至第七节你认为写了“泪”的哪些内容?
  【答案】示例: 写了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
  【解析】古代诗词常把蜡烛燃点时流溢的油脂叫作“烛泪”。诗人沿用这种拟人手法,驰骋想象,亲切地问红烛:“又何苦伤心流泪?”诗人同情、惊疑、思索。这里抒发的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旋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诗人经过一番求索,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他寻求到的答案,是还有“残风”的存在。红烛“心火发光”,自身“烧蜡成灰”,世人并非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