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中学新城校区2019年秋高2018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10/16 20:52:0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5 总计:5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小题,约17980字。

  阆中中学新城校区2019年秋高2018级十月月考
  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审题教师:备课组)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是“人禽之别”的早期探索者。《论语??为政》中,记载了几则弟子问孝之事。他对子游的回答是:“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说的是孝子对父母不但要“养”,而且还要“敬”。这正是现存最早的“人禽之别”的文献资料。
  孟子、荀子也有过相关的论述。《孟子??离娄下》有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孟子认为人与禽兽不同的地方“几希”,其中一点是人能以仁义的标准行事。《荀子??王制》也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认为人在禽兽的有气、有生、有知之外,多了“有义”,所以“最为天下贵”,成为万物之灵。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人禽之别”的论述。
  孔子以“敬”为“人禽之别”的标准,是他成熟的思想的表现。子夏问孝,孔子的回答是:“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段话里,为父母做点事,供奉些酒食,还说不上“孝”。“孝”的难得之处,在于子女对父母能时刻保持欢愉的容色。这实质上就是一个“敬”字。孔子还说过:“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意思是即使自己的合理建议未被采纳,仍然要保持恭敬的态度。按照孔子的思路,仅仅供奉父母饮食算不上孝,只是如同“犬马皆能有养”的反哺而已。不供奉父母饮食,则是连犬马那样的畜生也不如的行为了。这是孔子言论中罕见的疾愤之语,无论对当时的人,还是后来者,都是极为严厉的警示。
  社会与人生由于崇“敬”而升华。孔子以对父母有无敬意来区分人禽,没有孟子、荀子以仁义来区分那么具有概括性、抽象性,但却非常具体,抓住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人在孩提时期有父母之爱,这是自然之情,长大后供养父母很正常,但只有做到“敬”,才是对自然之情的升华,使行孝者由无意识而进入有意识的活动,达到道德理性的自觉。由于“敬”的直观性,它在儒家伦理由家庭向社会拓展的过程中作用巨大,成为人人需要践行的美德。《孟子??离娄下》云:“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深得孔子思想的真髓,这段话是他对孔子看重的“敬”最简明扼要的发挥。
  孔、孟所言之“敬”,后世奉为圭臬,而以宋代理学家程、朱之言最为典型。据《朱子语类》记载,朱熹有大量论“敬”的语录。如“敬字工夫,乃圣门第一义”“敬之一字,真圣门之纲领,存养之要法”。程、朱对“敬字工夫”的阐释,曾对维系世道人心发生了长久的影响。
  (摘编自周国林、梁悦《子游问孝章的深邃意蕴》,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孟子、荀子认为人畜相异的地方不多,行仁义、有义是“人禽之别”,是人成为
  万物之灵的原因。
  B.在孝子对待父母的态度问题上,孔子认为“敬”是高于“能养”的,“敬”是“人
  禽之别”的关键。
  C.孔子认为,在父母面前要保持欢愉,即使父母不采纳自己的合理建议,也要对他
  们保持恭敬。
  D.做到“敬”能促成行孝者道德理性的自觉,也因“敬”的直观性,促进了儒家伦
  理向社会的拓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第一段以孔子对子游的回答,强调了行孝须“敬”,第三段则对此作进一步
  解说。
  B.文章采用引用论证,引用孔子、孟子、荀子、程朱的言论都是为了证明”敬”的
  重要性。
  C.文章先论述行孝中的“敬”,再论及社会交往中的“敬”,强调了它在人际交往中
  的作用。
  D.尾段举了朱熹对“敬”有大量论述的事实,从而论证了后世以孔孟所言之“敬”
  为圭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孔子以“敬”作为“人禽之别”的标准之后,说明他对于“孝”的思想趋于成熟了。
  B.孔子曾用罕见的疾愤之语批评不供奉父母饮食的人,是为了给予后世严厉的警示。
  C.宋代理学家程、朱深入闸释了孔孟所言之“敬”,并对世道人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D.孟子在分析“人禽之别”的问题时,继承发扬了孔子关于”敬”的解说,比孔子更进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游子吟
  侯发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子韦大摇头晃脑地朗读着孟郊的《游子吟》。韦伟心中一动,想起了乡下的母亲,有半个月没有回去看望她老人家了,当即决定回老家一趟。听说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