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学习指导与训练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谏太宗十思疏》学习指导与训练<br>
<br>
重点、难点:<br>
一、分析文章思路,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br>
唐朝初年,唐太宗注意以隋的灭亡为鉴戒,实行休养生息,使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社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可在治国方面取得一些成绩后,唐太宗逐渐骄奢起来,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导致劳民伤财。魏征上这篇奏疏,正是针对这一情况,劝谏唐太宗不可放纵自己,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从而达到长治久安。<br>
第一段先用两上比喻引出自己的本意:“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接着又从反面加以申述,以强化自己的观点。对于自己的观点。对于君王来说,最重要的“德义”就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所以作者说:“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长流也。”为了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在第二段用历史教训加以阐述。历来的君王多能善始而少能善终,原因何在?在于他们取得天下后不能“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相反,他们变得“纵情傲物”。“纵情傲物”的结果是众叛亲离,黎民百姓揭竿而起,狂涛怒潮倾覆舟船。把能否“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提到能否保持政权这个角度来看待,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历史事实。作为谏官,这样说是竭尽忠心;作为文章,这样写是深入了一层。第三段作者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做法具体化了,提出了“十思”。“十国”的核心是正己安民。“见可欲”、“将有作”是戒奢侈,“念高危”、“惧满溢”是戒自满,“乐盘游”、“忧懈怠”是戒纵欲,“虚 蔽”、“惧谗邪”是戒轻信,“恩所加”、“罚所及”是戒不公。文章最后描述了做到“十思”后便能出现的理想的政治局面。<br>
这篇文章的语言做到了骈散结合,如第一段“臣闻求木之长者……”德不厚而思国之安,除“臣闻”二字外,都是对偶句,接下来“臣虽不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却是散句,再接下来,“人君录神器这重……塞源而欲流长也”,除“人君”、“不念”、“斯亦”等几个词外,又都是对偶句。这种骈散语句的交替使用,既有骈句的整齐华美,又有散句的活泼流畅,语言就显得变化多姿。另外,文章还大量使用了排比的句式,如“十思”的提出就是用排比句构成的。这样铺排罗列,就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