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60个字。
在语文课上如何使用好多媒体这把“双刃剑”???
吕琰
作为语文老师,我虽然年轻却颇为“老派”,对于多媒体教学一直都比较排斥觉得上课使用多媒体既浪费精力又很难得到好的效果,所以一直把它晾在一边。可有一次几个学生在背后偷偷议论说“学校在教室里装了多媒体,可老师不用,很浪费,也是不负责任…”这无意中听到的话狠狠地刺激了我一顿,为了消除谣言,从下半学期开始我每篇课文都用多媒体教学。经过几个月地接触,我对多媒体教学有了更深地认识——一把不易使用的“双刃剑”。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语文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兴趣是能力的源泉”,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可深入挖掘教材中审美因素,运用音乐、动画、制成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描述意趣横生的人物、场景创设一种审美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上《云南歌会》时,我考虑到现在的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是一片空白,于是先在网络上下载了一些《蝴蝶泉边》、《小河趟水》、《婚誓》等有名的少数民族的歌曲在上课文前播放给学生听,一下子吸引了所有的注意力,也使学生对云南歌会这个“民歌的海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课文赏析奠定了最佳的心理基础。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并加深印象,这样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罗布泊的消逝及其原因是个重点,所以我就先出示罗布泊今昔对照的图片,让学生看着图片用自己的话描绘,这样很快就找到了今昔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出变化的原因,然后从文中找出作者的描写。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能适时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如《醉翁亭记》中“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一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就出示能表述这句话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样用直观画面突破抽象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