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 资源简介:
有19道题,约6920个字。
七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19年9月18日8:30-10:10 全卷满分:120分
亲爱的同学们,初中生活已经掀开了它美丽的面纱。是苦?是乐?个中滋味惟有我们知晓!青春正值,我们明白初中正是我们人生大厦的基石。相信同学们能打好基础,接受挑战。请同学们认真、规范答题!老师期待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祝考试顺利★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全部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完成,请认真核对每题答案是否在答题卡的对应框中,答在其他位置无效。
3、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的“注意事项”,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窠巢(kē)静谧(mì)酝酿(niàng)呼朋引伴
B. 晌晴(xiǎng)发髻(jí) 着落(zháo) 花枝招展
C. 贮蓄(zhù)棱镜(léng) 高邈(miǎo) 咄咄逼人
D. 澄清(chéng)莅临(lì) 池畦(qí)淅淅沥沥
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起来了,呼朋引伴地清脆的喉咙,唱出的曲子,与轻风流水着。
A. 高兴卖弄宛转应和B. 高兴应和宛转卖弄
C. 卖弄应和欢快歌唱D. 卖弄应和宛转歌唱
3.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经典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社会人生,具有长远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读经典,就像看汽车的后视镜,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B. 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一文中,用平实的语言抒写了亲人之间的真挚动人。
C. 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世界,是一部荡气回肠的交响乐。
D. 散文诗具有诗的情绪与想象,像诗一样精粹、凝练,但不像诗歌那样分行与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
4.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 冰心的创作曾受泰戈尔影响,其作品风格与泰戈尔有相似之处。比如,他们的作品都简洁、清新、细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撷取细小的物象,捕捉刹那间的灵感。
B. 在开年首档“爆款”节目《经典咏流传》中,一首首经典古诗词经“和诗以歌”,再度惊艳了观众,好评如潮。
C. 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要注重方法: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D. 人对光阴是易感的,看到春花秋月,时光逝去,我们的心在岁月中蹉跎,在岁月中憧憬。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共9分,每小题3分)
①关于唐赋的价值与地位,一向有“唐无赋”与“唐赋高峰”之说。两极之间,多有争议。这些争议,不无道理,也不无局限。这些局限往往与时代思潮和著述体例有关。随着思想的开放与唐以后赋研究的深入,重新估量唐赋的价值与地位,我们心气会更加平和,心态更加开放。
②唐赋的题材承旧而出新、因时而变。大唐开国,充溢着向上生长的力量,颂美王朝君国的作品为数不少,讽谏的成分也有所加强,士人的报国之志与不平之气在赋体创作中开始振发,君臣唱和的风气殊为显盛。到了盛唐时代,赋体创作已突破题材的拘束,达到无人、无物、无情、无事不可以入赋的程度。中唐因古、律之分而有所侧重,古体多见科考失意、贬谪愤懑、社会批判,律赋则多写礼乐刑政、典章制度、祥瑞献奉;命题出入经史,意在探究治乱、推行教化、颂赞君国。晚唐赋作,一面吊古伤今,一面讽时刺世,更多末世景象与情怀。
③赋经汉魏六朝,题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但唐人还是尽量在传统的题材上寻求突破并致力于新题材的开创,直到晚唐,赋的题材内容还在因时、因人而变,而全部的唐赋既反映了深广的社会现实,也显现着丰富的生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