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9/1 16:31:1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710字。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参考答案】
  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表现出作者的闲适,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从“更待”两字分析,所写之景应为想象之景,故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如何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常见题目类型:
  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如典例部分,明确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让考生从中任选一种加以赏析。
  一般答题步骤和要领:
  (1)首先必须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技巧的具体的鉴赏。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4)再次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解题格式和模板:
  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楚江怀古(其一)[注]
  马 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在唐宣宗大中初年,原任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的马戴,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这首诗为其南渡湘江洞庭时所作。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