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宁德市六校第二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8/25 20:02:0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6题,约21580字。

  2018-2019学年宁德市六校第二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予乃摄衣而上                摄:提起
  B. 暮则傃东山而归              傃:平素;常
  C. 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          渥:润泽
  D. 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比:及,等到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语境判断词语在本句的意思。本题B项,“暮则傃东山而归”中“傃:平素,常”解释错误,“傃”在这里应该解释为“向”;联系原文语境,“暮则傃东山而归”这句话的意思是到了晚上就向着东山飞回来。故本题选B。
  2.对下列句中'以'字的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汝殁以六月二日               ②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③不赂者以赂者丧               ④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⑤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⑥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A. ②和③相同 B. ④和⑤相同
  C. ①和⑥相同 D. ②和⑥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①“汝殁以六月二日”中“以”,介词,在。②“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中“以”,介词,把。③“不赂者以赂者丧 ”中“以”,介词,因为。④中“使者妄称以应之乎”中“以”,连词,来。⑤“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中“以” ,介词,用。⑥“以子之道,移之官理”中“以”,介词,把。其中②与⑥用法相同。故本题选D。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 道士顾笑,予亦惊悟
  B. 敛不凭其棺
  C. 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D. 暴秦之欲无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别通假字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根据课本已学知识,结合句子意思做出判断,翻译不通时,很可能就是通假字;通假字也可能和字形相近,部首不同,考生应注意辨识。本题A项,“悟”通“寤”; B项,“敛”通“殓”;D项,“厌”通“餍”。故本题选C。
  4.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字词的一项(    )
  A.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B. 至于颠覆
  C. 奔走于形势之途 D. 明年,丞相薨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语的能力。古今异义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等。在解释古今异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本题B项,“至于”:今义,连词,另提一事;古义,终究,结局;“颠覆”,今义:1.物体颠倒,倒翻。2、改变事物原有的模样。属于一种极端行为;古义指灭亡。C项,“形势”:古义,指人事上强弱之势,指人际关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