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单元测试题2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8/20 21:07:1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4 总计: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0820字。

  2019届人教版 实用类文本阅读  单元测试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语作家熊式一
  姜  猛
  熊式一1923年自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文科毕业后,以文言翻译出版了《佛兰克林自传》,且自1929年起,在《小说月报》等当时最权威的新文学期刊上,发表翻译大剧作家萧伯纳等人的剧作和哈代的小说,深得郑振铎、徐志摩等新文学大家的肯定和赞扬。
  后谋取大学教职无门,熊式一决定出国留学。1933年抵英后,熊式一来到伦敦大学,他遇到了一位“贵人”——英国戏剧专家聂可尔教授。聂可尔教授善意提醒他“写关于莎士比亚的论文不如写关于中国戏剧的论文”。于是,他利用课余时间创作了一出独幕喜剧《财神》,然后分别寄给了戏剧界的大腕萧伯纳、巴蕾和俊克瓦脱,拜请指教。
  三人回信了,俊克瓦脱认为“很漂亮”,巴蕾说“文字很优美”,萧伯纳则直言称“你的英文可喜之至,英国人绝对写不出这样好的”。这让熊式一备受鼓舞。之后,他筹划酝酿,决心创作出一部真正的中国戏剧作品——这就是四幕喜剧《王宝川》。
  当年的英国各家报纸,或称其为“小名著”“一本精巧雅致的书”“一本可用以馈赠特殊人物的好书”,或将其喻为“妙不可言的日落”“清新的草上露珠”等。
  是年冬天,仍处于亢奋状态的熊式一亲自执导,把《王宝川》搬上了舞台。好戏连番上演,以至于自1934年11月至1936年12月,共计演出了九百多场。
  接着,《王宝川》在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相继上演,还于1935年10月应邀跨海前往美国纽约百老汇等地巡演,前后演出一百零五场,无不引起轰动,罗斯福总统夫人观后接见了熊式一及主要演员并合影留念。
  当时,国内爆发了日本侵华战争,在一连串的正面战场失利之后,中国大片山河沦陷,随后中日双方逐渐陷入僵持状态。熊式一虽身处国外安逸的环境中,心却为国家民族的命运所牵系,也为留在国内的亲人担心。
  他知道,自己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而且悬身海外,难施劲力,思来想去,唯有攥紧笔杆,多写一些宣传和介绍中国实况的作品,以图引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为苦难中的祖国争取一些人员和武器弹药方面的支援,哪怕是精神和道义上的。打定主意,熊式一开始构思谋划,欲创作一部更加震人心魄的作品。
  正当熊式一起腹稿的时候,有位朋友过来探视,得知情由后开玩笑地劝道:既然写得上好的剧本,何不写一写小说?熊式一听了心有所动,但又不敢冒险改辙。恰在这时,又有一位做出版的熟人登门拜访,问可否尝试写小说,并许以高额版税。外因助缘,熊式一终于下决心开辟创作新路,于是,不久后就诞生了堪与林语堂的《京华烟云》相媲美的小说《天桥》。
  《天桥》将李大同三十余年的坎坷经历,置于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中,既写出了清朝的腐败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又反映了中国在社会变革转型前夕,经济、文化、宗教、政治方面的尖锐矛盾和冲突,从而水到渠成地契合了“写一本以历史事实、社会背景为重的小说”的创作目的。
  1945年秋天,国学大师陈寅恪先后为《天桥》题赠二首绝句和一首七律,其中一首绝句写道:海外林熊各擅场,卢前王后【注】费评量。北都旧俗非吾识,爱听天桥话故乡。陈寅恪的诗词脍炙人口,但为一部小说慨然留下三首之多,则不能不使人感到意外。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熊式一(1902—1991),笔名熊适逸,江西南昌人,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文科,后留学英国。主要作品有戏剧《王宝川》《西厢记》和小说《天桥》等,与林语堂、蒋彝一起,并称“海外双语作家三雄”。
  ②以严格、爱骂人著称的英国文学批评大腕匹里斯莱评论:“在《王宝川》中,他(熊式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别样的中国。这与自从日本侵略中国之后,报端天天提到的贫穷、落后、黑暗、麻木的中国迥然不同……”
  【注】卢前王后:《旧唐书•杨炯传》载“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熊式一在《小说月报》等新文学期刊上发表的翻译作品,深得徐志摩等大家的赞扬。
  B.熊式一腹有学识,倾心上进,但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也只能远赴海外,出国“镀金”。
  C.引述名人和媒体对熊式一作品的评价,突出了其作品的价值和地位,丰富了文章内容。
  D.《王宝川》获得成功,是因为这部作品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与报端描述不同的中国。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一介书生熊式一决定多写一些宣传和介绍中国实况的作品,主要目的是引得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救助。
  B.《天桥》契合了“写一本以历史事实、社会背景为重的小说”的创作目的,实现了熊式一向西方世界宣扬中华文化的理想。
  C.本文融记叙、议论于一体,先写熊式一创作《佛兰克林自传》,接着写他出国后的创作,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主要成就。
  D.熊式一是“海外双语作家三雄”之一,他从不同角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国的社会现实,让读者了解到中国人的奋斗和觉醒。
  3.文本结尾引用国学大师陈寅恪的诗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和诗句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世博网8月25日消息:8月的上海世博园烈日当空、人潮涌动。过去的3个多月里,累计已有4400万人次参观者,感受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滚滚车轮”。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